路遥的名字

陕西工人报 2020-04-21 06:10 大字

著名作家和谷先生在《路遥的脚夫调》中写道:“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叫得应便是。路遥——这个名字,却让人感到空间的苍茫和生活的庄严与沉郁。”

1991年3月,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宣部等授予路遥“最美奋斗者”称号。这使路遥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许多文学巨匠都有自己的笔名,他们的笔名甚至比本名更出名。从路遥的简介中得知,路遥原名王卫国,那么,路遥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呢?

1949年12月2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王玉宽的头生子降生了。王家的新生子满月时,其爷爷王再朝思量再三,给长孙起了个“wei”的小名,说官名等上学堂后让先生起吧。由于年代久远和当时人们普遍缺乏文化,这个小名儿“wei”只留下了个读音,至于怎么写,并无确切答案,只是传到后来,“wei”就变成了“卫”,家里的大人都叫他“卫儿”。这就是8年后的王卫国、20年后的路遥,期间,卫还曾经想用“缨依红”发表诗作。

1957年深秋,卫被过继给了无生养的大爹王玉德家,移居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郭家沟村。1958年春季开学,王玉德领着卫到马家店小学报名上学,在注册学籍时,教师刘正安说“王卫儿”是个小名,太土,得起个官名。没文化的王玉德就让先生给起个官名。刘老师说:“把卫字带上,加上个国字,王卫国,将来念成书,长大了参军,保家卫国,说不定还能当个大官、军长。”

这就是现在路遥简介中原名王卫国的来历。

1970年春天,在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工作的闻频,见到投给《延川文化》的诗稿《车过南京桥》和《塞上柳》的作者时,指着诗稿上的署名“缨依红”说,这是你的笔名吗?作者王卫国没说话。闻频接着说:“笔名一般要求独特,好记、好念……你另想个名字咋样?”王卫国接过诗稿,略加思索之后,断然写下了“路遥”二字。

路遥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

署名路遥的诗作《车过南京桥》和《塞上柳》在《延川文化》发表后,很快被《延安报》和省群艺馆的《群众艺术》选载,这是路遥的处女作。后来,路遥又发表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和《早晨从中午开始》等大作,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至于《车过南京桥》和《塞上柳》开始为什么署名“缨依红”?据闻频在《雨雪纷飞话路遥》和海波在《我所认识的路遥》中回忆,王卫国之所以取这一笔名,与自己的初恋对象——北京知青林虹有关,取名“红”字,有表达爱情之意。后来得知作者这点心绪的闻频,觉得自己当初干涉得有些多了。

路遥在文学道路上的执着与坚韧,在文学事业上的辉煌成就,再次说明了“路遥知马力”这句话能广为传播的原因。

路遥这个名字,特别是面对路遥用“路体”签名时,不得不佩服王卫国当时把笔名“缨依红”改为路遥的那份果敢和潇洒。□付海贤

新闻推荐

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发展目标 访清涧县县长高明伟

本报记者白潇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近日,记者就清涧县“十三五”以来取得...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