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夫妇替弟偿还10万元债务,抚养侄女长大 用大爱书写骨肉亲情
王慧为“母亲”梳头 王向民、乔子英夫妇和“女儿”一起干农活
文图/本报记者 郝彦丰
核心提示
俗话说:“长兄为父,长嫂如母。”多年来,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砭村村民王向民、乔子英夫妇,用他们艰辛种地换来的“血汗钱”,替英年早逝的四弟王向海还清了10万元外债,只为让弟弟死得清清白白,不担负“欠债不还”的坏名声,而且还将弟弟8个月大的女儿抚养长大,使其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佳话。
义不容辞——抚养侄女16年
2003年,王向海不幸患上急性尿毒症,从县城到省城,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治病花销大,再加上之前结婚借的钱,王向海去世后累计欠下10万元的外债。4个月后,妻子也撇下出生仅8个月大的女儿,离家出走。
当年,53岁的大哥王向民和49岁的大嫂乔子英已有3个孩子,最小的也有21岁,生活负担很重。王向民夫妇郑重地告诉二弟和三弟,作为家中的长兄长嫂,理应承担起抚养侄女的责任,再苦再难,也要对她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其实,之前二弟和三弟的婚事,也均由兄嫂一手操持办理,因为他们的父亲早在1983年就已离世。
如今,小侄女王慧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读高三,并获得很多荣誉证书,有三好学生、优秀学习者、优秀团员等。5岁时,王慧就知道王向民与乔子英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但她叫他们“爸爸妈妈”,并且十分孝顺,在家经常帮伯父和伯母洗衣做饭、干农活。王慧说,自己平时住校无法报答伯父和伯母的恩情,只有好好学习,放假回到家多做些家务。
7年艰辛——弟债兄偿传美德
四弟去世后留下的10万元债务,曾一度成为压在王向民、乔子英夫妇头上的“大山”。为早日把欠债还清,两口子除了把自家的庄稼地营务好外,还耕种村里的50多亩撂荒地。这么多的地,基本上靠他俩耕种,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每当卖粮食攒到一点钱,他们就赶快给债主还钱,直到2009年才还清了四弟所有的外债。
“对我家来说,10万元现在都是一笔巨款,更不用说16年前了。那些年,我们整天在地里‘刨挖’,没明没黑,一年又一年。地里苦重,家里吃喝也不好,只想着早点把四弟的外债还清,不想让他走了,还让人家说欠债不还。”王向民说。
说起这些年为四弟还债的事情,没有多少文化却懂得“借了人家的钱迟早要还”的农村妇女乔子英说:“我是家里的长嫂,理应担当起责任。村里人看见我们两口子受苦可怜,就劝说是你弟欠的钱又不是你借的,就算不偿还也可以理解。有些债主见我们家这个状况,也很同情,表示不要那些钱了。我说,这怎么能行呢?欠债就要还钱,即使现在还不上,将来我们也要慢慢还完,一分钱都不会亏欠。”
对于王向民、乔子英夫妇辛劳种地,为亡弟还债、抚养侄女的事迹,他们的邻居郝延同感慨地说:“这家人的确不容易,那几年过得很艰难,但做出的事情,村前村后的人都称赞。最近村里要评选五好家庭,村干部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家。”
新闻推荐
榆林长春手牵手 发展路上大步走 榆林市参加第十二届东北亚博览会活动侧记
在榆林展区,工作人员正在向客商介绍南瓜子产品。文图/本报记者马蕊专场推介、展览展示、签约洽谈、合作交流……8月23日—...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