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沟:毛泽东挥毫写就《沁园春·雪》

各界导报 2019-09-02 00:46 大字

□记者 张姣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1936年2月7日,面对雪后陕北高原和黄河晋陕峡谷壮美河山,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挥毫疾书,写出的气吞山河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8月2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沁园春·雪》诞生地清涧县袁家沟村,重温红色记忆。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

袁家沟村地处无定河与黄河的夹角地带。村东距黄河15华里,西南距无定河6华里,北与清涧县解家沟镇、二郎山乡等10余个村庄相邻,全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两条沟。

记者一走进袁家沟村,就看到村口的墙壁上刻着《沁园春·雪》全文。再往上走,就是袁家沟毛泽东旧居。旧居院落里有坐东向西一线5孔窑洞,最中间的窑洞曾为毛主席所住。如今,窑洞里还原了毛主席当年伏案工作的情形,还陈列着毛泽东1936年的照片,以及当时的地图、油灯、货币、平柜、四斗柜等。

“1936年2月5日,天气十分寒冷,云厚甸甸的,像是快下雪了,早起的人们发现白育才家来了不少人马。当时,村民们不知道这就是毛主席率领的东征红军,但袁家沟村已经有了地下党组织,群众基础非常好。”清涧县委宣传部原部长邓世荣介绍说,毛主席就住在白育才家中间的一孔窑洞里,进大门第一孔、第二孔窑洞住勤务人员,靠前边的两孔窑洞住着警卫人员,沟道对岸是总部机关驻地。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主席现在穿的那件蓝布棉大衣是在吴起缝的,那时主席说什么也不穿,他说战士们不也穿着单衣吗!后来在警卫员贺清华等人的再三说服下,他才勉强穿上,现在,主席连件像样的衬衣也没有。”1936年的一天,毛主席的秘书黄涛在袁家沟给大家讲述主席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故事。

一旁的村支书白发云一边叭哒叭哒地抽着旱烟,一边听黄秘书讲故事,感到一阵阵难过。

当晚,白发云偷偷给媳妇白玉桂说:“我今天才知道,毛主席现在连件像样的衬衣也没有,你抽空给他缝一件。”白玉桂一听给主席做衣服,高兴地说:“我怕笨手笨脚做不好主席笑话。”白发云说:“你放心!毛主席大恩人身材比我高一些,你缝宽一些。”

于是,白玉桂把家里仅有的珍藏多年的一块白细布拿出来,精心缝制好衬衣送给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夸赞了白玉桂,并拿出四块红军票递给白发云,白发云不收,毛主席笑着说:“你媳妇给我缝衬衣,我很高兴,给你四块红军票也是合情合理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我们红军铁的纪律嘛!”白发云听主席这么说只好收下。白家一直珍藏着这四块红军票,即使在最艰苦的时期,也没舍得花。

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袁家沟村非常隐蔽,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战斗生活了16个昼夜,制定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掀起了群众参与革命的高潮,使袁家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邓世荣说,“1936年2月7日,毛泽东登上高家坬塬侦察东征黄河渡口地形,当时目之所视,万里群山环抱、沟壑纵横雪飘;足之所踏,千里冰封。他触景生情,随后在袁家沟村土窑洞中的小书桌上,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震惊中外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将这首词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1月14号《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在重庆《新民报晚刊》上,轰动全国。柳亚子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8月2日,当记者来到清涧县高杰村镇高家坬村,来到毛主席当年侦察东征渡口时的地方,登高望远,连绵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气势磅礴。

邓世荣说:“毛主席用白育才老汉家的一个小书桌放在炕上办公写字,晚上点着白蜡,通夜为中国革命操劳。”毛主席东征离开后,白老汉非常珍惜这个书桌。现在,书桌已经陈设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

新闻推荐

委员捐赠暖人心

8月9日,清涧县政协在应则沟村开展“爱心超市”捐赠活动,县政协常委、榆林市保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银霞向应则沟村爱心超...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