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寻访 一路收获

陕西农村报 2019-08-21 08:41 大字

?8月2日,记者崔福红(左二)在清涧袁家沟毛泽乐旧居采访。

本报记者 崔福红

在陕北采访的一个星期,我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寻访革命遗址,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榆林档案展览馆里,讲解员讲述当地红色革命故事,特别是榆林三妯娌为了让贾家沟的群众免遭劫难,把敌人引开、跳下悬崖的事迹让我泪流满面。

在中央红军入陕第一站的定边铁角城村,至今还流传着红军爱民亲民的故事。村民董玉飞手里拿的一个白瓷茶壶引起我的注意,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入陕第一站来到铁角城村,再离开时董玉飞的爷爷董发太给3名红军战士的褡裢里装满了黑豆,红军战士推辞不要,董发太坚决要给,红军战士见执拗不过,就拿出一个白瓷茶壶作为答谢。75岁的林旭春老人说,没有红军战士当年的牺牲,就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老百姓都在心里记着。现在的铁角城村,通了柏油路,村民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子。群众都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他们要把红军的故事一辈辈讲下去,把长征精神一辈辈传承下去。

在子洲南丰寨采访时,正赶上农历七月初一的庙会,一段激扬粗犷的陕北说书传入我的耳中。“为了把李子洲来纪念,把绥北改名为子洲县。咱子洲县这几年是大发展,各个乡镇都不简单……”闻声而往,原来是陕北说书艺人戴九州在即兴表演。在表演间隙,我与戴九州聊了几句,他提起李子洲、提起新中国成立前当地的党团活动,满脸都是自豪和骄傲。

让我感动的除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外,还有红军将士不畏牺牲、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一个人牺牲了,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不要为我伤心流泪,勇敢斗争下去,党的事业必胜,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这是李子洲烈士在狱中写给家人的信中的内容。在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面对这样的话语,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壮举,令人敬佩,让人动容。数十年的平凡坚守,同样让人感动。今年80岁的黄金光曾是清涧县寨沟乡党委书记,从54岁开始守护烈士陵园,一直守了26年。他说:“我们不能忘了为新中国流血的烈士,没有这些烈士就没有新中国。

在采访过程中,我一路寻访,一路收获,一路感动,在感动中追寻初心,把长征精神永远镌刻在心中。

新闻推荐

榆林市中医医院免费为贫困户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

本报通讯员郝茹报道“眼睛看不清东西有几年了,今天终于看见了,手术还是免费的,真的要感谢你们医院。”8月8月,在市中医医院眼...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