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沟:《沁园春·雪》诞生地

榆林日报 2019-08-19 18:4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志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8月2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走进清涧县高杰村镇袁家沟村。在高家坬塬,记者们望着黄河两岸壮丽风光,各自嘴里都不禁低吟起那首气贯长虹的词来。

“这首词被称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也是毛主席诗词的一首巅峰之作。”陕西省委党校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毕远佞教授说,1936年2月7日,毛泽东到黄河岸边视察地形,当时目之所视,万里群山环抱、沟壑纵横雪飘,心情非常振奋。回到袁家沟住处后,他坐在炕桌旁,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1945年赴重庆谈判期间,应民主人士柳亚子“索句”,毛泽东将这首《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1945年11月14日,这首词发表于《新民报·晚刊》。在重庆,人们争相传诵这首词。

据史料载:1936年2月5日,毛泽东早上从双庙河出发,翻山越岭,经李家山、后张家河、玉家河,从川口过无定河经后坪里,行程75华里,下午到达袁家沟。东征红军总部机关也先后到达。

袁家沟距黄河西岸约20余华里,地处两山之间的沟道深处,两侧山势险要,便于防空和隐蔽。而且当时的袁家沟已经有了地下党小组,群众基础很好。

“当时,毛主席就住在白育才老汉家,他就用一个小书桌放在炕上办公写字,晚上点着白蜡、通夜为中国革命操劳。现在这个小书桌上还有一个被蜡烧的痕迹。”清涧县袁家沟村党支部原书记白炳池指着纪念馆里的陈设讲述道,毛主席在袁家沟战斗和生活了16个昼夜。当红军抗日先锋军强渡黄河天险成功后,毛主席和总部机关就从袁家沟出发奔向了红军东渡指挥前线。当时,袁家沟还有20多名青壮年加入了东征红军的行列,跟着领袖毛主席冲向杀敌抗日的战场。

如今的袁家沟村,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大潮里,积极谋求着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建设打造了500亩果园种植基地。该基地以种植山地苹果、红梅杏等经济作物为主,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村民”的运行模式,使全村村民人人入股、人人分红。

新闻推荐

80岁老人义务守陵24年 把革命故事讲给你听

老人黄光金义务守陵24年本报记者代泽均摄清涧起义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