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荣誉 一生荣耀 记全国劳动模范贺振进

榆林日报 2019-07-13 05:56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马露露

人物简介:

贺振进,清涧县人,1937年出生,1952年至1954年在绥德师范学校上学,1955年由绥德专属文教科分配到清涧县任教,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调至行政单位,1998年退休。1960年出席陕西省和全国文教群英会,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不高的个子,瘦削却精神,今年83岁高龄的贺振进老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自从1998年退休后,贺振进便闲居在绥德县城安享晚年,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练气功,虽然时光远去,容颜渐老,但细细聆听他的故事,依旧令人感动。

自费订阅11份报刊

1956年,20出头的贺振进年轻有朝气,从绥德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清涧县店则沟小学当了人民教师。

“那个时候教师紧缺,我一个人就教语文、历史、音乐三门课程。”贺振进回忆道,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程度不能更好地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为了胜任教学工作,他就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当时,贺振进每月工资才38元,家里上有双亲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要供妹妹上学,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可他却“奢侈”地自费订了11种报刊杂志,还买了毛泽东选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花三个半小时去学习。到1959年,贺振进的学习笔记多达2300余页。

“小地方见识不足,还要多从报纸杂志上学一些外面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武装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好孩子们。”贺振进深有感触地说。

提出“五个三”教学法

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贺振进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提出并实施了“五个三”教学方法和“一心、二会、三访、四爱、五殊”的育人方法,即备课三熟悉(熟悉教材、教法、学生的实际),备课三充分(知识、教具、教案充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三结合(学与思结合,知与行结合,智育与德育结合)。

记得有一天,贺振进听说离学校10多公里处在修一座无定河大桥,他便带领学生去参观,随后让大家写参观感想。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一心、二会、三访、四爱、五殊”的育人方法也得到肯定。

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在平时的工作中,贺振进特别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每周有计划地倾听他们的心声,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并经常进行家访。贺振进说:“家访是学校、家庭联动教育的重要形式。”他每学期对全班同学的家庭都要走访一遍。学生刘平山从小母亲去世,父亲供两个儿子上学,家庭困难,孩子很聪明但就是顽皮,贺振进就每周六下午步行20里山路去孩子家里和其父亲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一位学生生病了,贺振进步行10里路去家里看望,还拿出钱给孩子买药看病,家长和孩子十分感动。有时候遇到赶集时间,他碰见家长都会主动交流上一阵子。

荣耀背后不忘初心

由于贺振进教学工作创新又特别认真,他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模范班”“红旗班”。1960年4月,他出席了绥德县文教群英会;1960年5月,他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6月,他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对于被评为全国劳模,贺振进深有感触地说:“辉煌一时易,保持一生难,我要用一生维护这份荣耀。”1961年,贺振进调到清涧县工作,当时他担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有一位县丝绸厂的女工人拿着高档烟酒求他办事被婉言谢绝。贺振进说,我是一名党员,为官从政后我一直坚守初心,只有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干净为官的底线,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在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贺振进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本色,忠诚于党和人民,勇于改革,热情创新,清正廉洁。时至今日,老劳模的这些高贵品质,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夫妻闹离婚 法官促和好

本报讯(贺文记者张建伟)日前,榆林市清涧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离婚案件,夫妻俩和好如初,高兴而归。妻子李某和丈夫惠某都是“90后...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