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路遥 ◇王立国

民族日报 2019-02-12 09:24 大字

1992年11月17日是个平凡的日子。这天上午,一位黄土地的骄子像希波战争中跑完42.195公里路程向雅典报捷的菲迪皮茨一样,缓慢地、沉重地倒在了养他、育他的黄土地上;一位耀眼的文学巨星走完了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之旅,像心力交瘁的夸父一样倒在了逐日的路上。他就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路遥先生。

尽管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他原名叫王卫国),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我们的一面之缘是我在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求学期间……

1992年5月8日,这位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王家堡贫困农民家庭的中年作家在陕西师范大学的联合教室里为来自师大、外院和政法学院等高校的学子们作报告,畅谈其创作经历。那时的他头发凌乱,戴近视眼镜,中等个头,衣着平平,两鬓出现白发,身材魁梧但走路明显缓慢。这一切都显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苍老,更没有斩获大奖(其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1988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的兴奋。报告结束后他悄然离去,拒绝给大学生签名。在其中篇小说《人生》走红全国之际,他卷起铺盖走进陕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在一间茅草房内他夜以继日写作十多个小时。为摆脱贫困,他拼命写作、拼命写作,他过分透支了自己的身体。他坚信“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于是他“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没想到在巨著获奖、“陕军东征”(陕西籍作家在中国文坛风生水起)之际,他因患肝病于1992年11月17日在西安离世。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曾经说过:“人生如剧本——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演出是否精彩。”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路遥密切关注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为求复兴而发生的历史性变迁;他的精神世界——由普通劳动者(像高加林、孙少安)构建的“平凡的世界”,躁动着不计得失去追求光明、幸福和公平社会的愿望,鼓舞着亿万农村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因此也获得了平凡世界里数以亿计人们的信赖、尊敬和崇拜。坚韧、乐观、永不言败的路遥精神已通过其作品融入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所以路遥精神不会成为绝响。不难看出,他的人生演出是相当精彩的,让无数观众目不遐接,并为之倾倒。

巨星陨落,渭水呜咽。在11月21日路遥遗体告别仪式上,陕西文坛领军人物、《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有位英国伟人说过:“如果你不想死后马上被人遗忘,要么写出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出值得写的事情。”很明显,路遥属于前者。在广袤黄土地“平凡的世界”里、亿万读者不平凡的“人生”旅程中,他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谨以此文追忆只有一面之缘的文坛巨匠——路遥先生。

新闻推荐

清涧老白的“陕北道情”

二月四日,陈家塔村村民一起做油圈圈。本报记者师念文/图剪好窗花、贴上对联、挂起灯笼,终于盼来了年三十。上午10时,陕北清...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