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定均团队: 在脊柱外科领域造福更多患者

西安晚报 2019-02-03 05:12 大字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上承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具有负重、保护和运动等功能,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号称“第二生命线”。脊柱一旦发生损伤,轻则影响内脏功能,重则致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揭晓,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附属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主持完成的“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郝定均从踏进脊柱外科领域起,就怀抱着为骨病患者输出健康的信念和情怀,潜心二十余载,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创造了一个个西部及全国第一

上世纪80年代初,郝定均从西安交大医学部(原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清涧县人民医院、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红会医院截瘫分院工作,这期间开启了他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探索。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高潮,从事高空和井下作业的人群一旦遇事故发生,脊柱脊髓难免受到损伤,往往伴随着高致残率,很多患者因此丧失劳动能力。郝定均看到这些人的不幸遭遇,为解除或减轻他们的痛苦,他努力钻研专业书籍与相关文献,自费参加高水平学习班,努力提高临床水平,以让病患获得最好的治疗。

“当时我国脊柱外科的诊疗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又是医学领域的难点。”郝定均表示,“要想让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还得学习西方的先进治疗理念和技术”。

1997年,经过层层选拔,郝定均被公派到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深造,师从当时脊柱外科领域的世界级泰斗JohnKostuik教授。学成回国后,郝定均利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规划学科发展。他创造了一个个西部及全国第一,包括当时被认为禁区的上颈椎畸形矫正、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人工椎体置换等手术。在他的带领下,红会医院骨科也逐渐变强变精,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年手术量最多的骨科医院之一,重新奠定了其“全国三大骨科中心”的地位,并且得到了全国同行更为广泛的认可,近年来更是被同行们称赞为“西部骨科航母”,郝定均也被我国骨科界称为“骨科航母舰长”。

让患者重新挺直脊梁做人不再难

历经25年,针对严重脊柱创伤治疗面临的诸多难题,郝定均率领团队从关键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入手,建立了严重脊柱创伤治疗新体系,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患者“重新挺直脊梁做人不再难”。

“严重脊柱创伤治疗有两个难点,一是在于骨头的复位,二是复位后保持运动功能。”郝定均介绍说,他的团队从关键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入手,建立了“动态理念—坚强固定—功能重建”治疗体系,针对上颈椎、下颈椎和胸腰椎,分别进行研究,寻求各个突破。

上颈椎,俗称“脖子根儿”,严重损伤后死亡率高,郝定均团队发明了单纯寰椎复位固定装置,实现了上颈椎运动功能的最大保留。在下颈椎方面,团队在术前通过平台计算,找到复合固定方法,解决了下颈椎严重创伤固定后的稳定性差、手术复杂、创伤大的难题。针对胸腰椎严重骨折,团队发明了严重胸腰椎骨折Kuma复位方法以及Kumafix内固定器械和纳米脊柱支撑材料,揭示了“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的病理机理,实现了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精准复位,并有效降低了治疗并发症和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已经在全国50余家地市级的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会在脊柱外科领域造福更多患者

“科技在不断创新,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从早期听诊器、血压仪、小药箱,发展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3D打印等,科技在帮助人类攻克一个个医学难关方面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现在都已变为现实。”郝定均表示,“我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累计主刀各类脊柱外科手术已经1万余例了,但从未有过停歇的念头。医学永无止境,临床实践为技术突破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科研攻关又为解决临床难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自己初心未变,将会在脊柱外科领域深耕,以期造福更多患者”。

记者任娜实习生张雨琦

新闻推荐

天工公司:干好重点工程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常艳强校天奇)新年前夕,由陕煤建设天工公司承建的清涧北国枣业红枣深加工项目主题工程基本竣工,受到当地政府和...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