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马旭升的扶贫路
图为马旭升(右二)驻村扶贫时的工作照片受访者供图
12月18日,34岁的扶贫干部马旭升正在贫困户贺永军家了解过冬情况,这是他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在前不久,马旭升联合榆林市慈善协会组织举办了“扶贫济困”爱心捐赠活动,这次一共为村民们捐赠了棉被60床、大礼包60个、雨伞60把、过冬衣物200套。
马旭升是榆林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七科室主任,2017年5月8日,马旭升开始到清涧县宽州镇四合队村驻村扶贫。驻村至今,马旭升走遍了四合队村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他的努力,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马旭升2017年度获得省、市脱贫攻坚奖,此外还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摸清底子,把准尺子,认真干
四合队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沟岔中,辖四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7人,191户,总面积5500亩,耕地面积2500亩。主要种植马铃薯、大豆、玉米、谷物等。村里有贫困户36户,共90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相对贫瘠,交通不便,一直没有形成适合本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加工业更无从谈起。
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特别是在党的扶贫惠民政策光照下,有少数人出现了“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消极思想,还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的帮扶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他更着急,出现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通过反复思考分析,马旭升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群众封建保守,文化水平低,另一方面是扶贫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基于这一认识,马旭升把树立主动脱贫意识和宣教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并在村里安装了8个宣传栏和30多个路灯宣传牌,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扶贫政策等进行宣教,还联系相关技能培训机构,引导村里有劳力的村民进行培训,又通过组织联系了几家企业,安置了几位村里的待业青年。再通过入户或开小院会等方式给群众宣传一些政策,讲一些政策的精髓,跟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交心谈心,以此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经济、精神“双翻身”,“口袋”“脑袋”同富裕。
铺平场子,把好框子,帮着干
基础设施滞后是四合队村的短板,2017年8月的一天,清涧县普降暴雨,四合队村通往县城的道路被毁。“要想富先修路”,马旭升想,必须解决村里生产道路和入户道路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不厌其烦地向各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先后为村里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近700万元,实施了文化广场、幸福院、蔬菜大棚、环山道路、淤地坝改造、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工程。
为了发展持续稳定的优势产业,马旭升动用了所有个人人脉和组织关系,终于争取到第一个集体产业项目——光伏产业项目。项目落地后,马旭升非常高兴,忙于场地选址、兑换土地、修进场道路等。有一天,忙了一天的马旭升身心疲惫地回到住所,刚准备休息,一阵电话铃声让他再没有一丝睡意。电话里传来妈妈的声音:“你还要不要这个家了,老婆生孩子你也不在家,现在在医院里,你赶紧来。”放下电话,马旭升直奔火车站。当奔赴几百公里的路程赶到医院时,听着孩子的哭声,看着妻子虚弱的神情,马旭升再也控制不住一个男人的眼泪。孩子出生的第五天,为了解决村民与光伏电站的用地纠纷,他又回到他的扶贫驻地。
两年来,通过马旭升与全体村民的小突击、大会战,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争取了近500万元的产业项目。相继实施了投资140万元20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投资80万元坝地改造项目、投资60万元盐碱地填土项目、投资133万元蔬菜大棚项目、投资80万元现代化粉条加工厂项目,一个个产业项目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了,步子大起来了,心气提起来了,眼睛亮起来了。
记者李长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靳天龙通讯员白艳峰)近日,清涧县秀延街道办事处新城社区以社区“道德大讲堂”为嵌入点,在辖区开展了“传承好家风,建设...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