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人曹树卫:敢化枯木为神奇

榆林日报 2018-12-04 09:11 大字

曹树卫介绍自己的根雕作品 曹树卫正在进行根雕创作

文图/本报记者刘予涵通讯员秦小平

核心提示:

在清涧县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他以木为纸,以刻刀为笔墨,在木头上绘就自然百态,雕刻着幸福生活。他刻苦钻研,沉心学习,化腐朽为神奇,赋枯木予灵魂,在提高技艺的同时也传承着根雕这一传统技艺。他就是身残志坚的民间根雕艺人曹树卫。

见到曹树卫时,他正在埋头用电磨对一件弥勒佛根雕作品坯胎进行初始加工。只见他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用手中的工具,将一块木头雕刻成自己构想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打磨、精雕、抛光……为了在创作时最大程度保持树根的原态,每完成一道工序,他都要仔细打量,构思下一步如何雕。

“要雕好一件作品,必须要心细,要坐得住,对树根进行巧妙构思,考虑怎样雕刻,大脑里要有一幅完整的画面,是人物、花卉,还是山水,哪个题材更适合都要细细琢磨,这样才能雕出有思想的作品来。”曹树卫说。

曹树卫一边雕刻,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根雕生涯。自幼喜欢雕刻的曹树卫,平常每看到一截小树根,他就拿着村里木匠淘汰下来的推刨刃进行加工制作。8岁那年,曹树卫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不能正常发育,给他的行动、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好,1978年前后,曹树卫就能雕刻一些小鸟、花草等小件作品,一件能卖到一两元,一个假期下来就能赚到一个学期的学杂费和零用钱,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到曹树卫高中毕业。步入社会后,曹树卫开过饭馆、配过钥匙,为生计不停地奔波。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再次与雕刻结缘。曹树卫说,1995年,他在延川县的一家棺材店看到棺材上雕的图案非常好看,特别喜欢。去过几次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对雕刻的喜爱,就问棺材店老板,店里雇人不?还没等曹树卫反应过来,店老板反问他,你一个修锁子、配钥匙的能雕成花?

店老板的话深深地刺激了热爱根雕的曹树卫。回去之后,他在电锯厂赊账买了两根柏木加工成板,并按照棺材板的大小尺寸,自己先雕了两件木雕作品让店老板看。老板看了后吃惊地问:“你以前雕过吧,雕得不比别人差,也包括我。”当时,他雕的两块柏木板还赚了400余元。对曹树卫来说,这就是生活对他最大的褒奖和馈赠。从那以后,曹树卫自己揽活,帮别人雕刻,正式开启根雕生涯。

然而,随着机械化雕刻产业的发展,面临失业的曹树卫不得不另谋生路,根雕只是他增加收入的一个门路。对于曹树卫来说,每个树根都是有生命的,为找到一棵适合雕刻的崖柏,他不得不四处奔波。

经年累月,由于长时间地坐着工作,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连雕刻时也只能站着。

曹树卫的根雕技艺越来越精湛。2010年,他的根雕作品被陕西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评为木雕第二名;2011年,曹树卫经过职业培训取得了根雕职业资格证书;2011年被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授予拼搏奖;2012年被评为“十一五”榆林市残疾人自强模范;2016年度被授予榆林市自强模范称号。这些荣誉,让曹树卫对根雕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慕名而来找他制作茶台、摆件的人也越来越多。

“专门跑过来让曹叔给我做了个茶台,这个茶台特别漂亮,我特别喜欢,寓意也特别好,有葫芦也有桃,是福禄寿的意思,我打算雕好了送给父母用。”顾客贺瑶说。

在机械化生产复制的当下,曹树卫依然坚持手工雕刻,一年又一年,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粗糙的木头上耕作着,那双握着雕刀的手中,有温度、有信念、有文化,更有传承。

随着年纪的增大,曹树卫做一些大件作品感觉越来越吃力,他希望把这一手技艺传给下一代,等自己干不动的时候有人来继承,这也算是给社会的一点贡献,不要让传统的东西丢了。

新闻推荐

省生态环境厅发布10月份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渭河干流西安段水质良好

本报讯(记者马昭)昨天,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10月份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其中渭河干流西安段水质良好,与上年同期的轻度...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