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路遥 写在11月17日路遥逝世纪念日

铜川日报 2018-11-28 07:00 大字

记住路遥这个名字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我上小学时有一年的《寒假作业》上有一道猜谜题,谜面是什么一时想不起来,但记得谜底要求是打一陕西作家。当时自己年龄小,也没有读过几本书,根本就不了解几位陕西作家,自然是回答不上,于是翻看《寒假作业》封底的答案,知道了谜底是“路遥”。当时还在纳闷,怎么还有人叫这样的名字。

那时并不知道,其实路遥的作品自己早有接触,不久前村里戏台子上播放电影《人生》,其小说的作者就是路遥,对高加林、刘巧珍我早已烂熟于心,却没有注意路遥,毕竟那时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上初三的时候,路遥的名字突然铺天盖地涌进我的视野。因为他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也因为获奖不久后的他因病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眷恋着的土地,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当时读到一些报刊杂志,我吃惊地发现原来路遥离我是那么近,他的《平凡的世界》是在我的家乡耀县陈家山煤矿对面的一家招待所开始创作的,小说中的大亚湾煤矿其实就是以铜川印台区的鸭口煤矿为原型的。我是通过他当年的一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熟知他创作的艰辛的,其中记录了他创作《平凡世界》的许多细节,如:在写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句话时写了撕撕了又写的场景;为了更好地贴合历史事实,他翻阅了故事背景下十年来的报纸;他创作时全身心地沉浸在作品人物之中,出门常常需要弟弟陪同;写完最后一个字,将手中的笔和墨水瓶扔出窗外,蹲在厕所半天出不来的画面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这篇随笔真实地再现了路遥创作时的呕心沥血和艰苦付出,他用六年的时光打磨这部小说,几乎与世隔绝,为此失去了家庭,丢掉了健康,献出了年仅42岁的生命。

然而他笔下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田福军等人物却因他而得以永恒。我们是一边吃着咸菜就馍,一边读《平凡的世界》的,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孙少平,我们为孙少平热泪盈眶、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孙少平激励了我们一大批从农村走出来的热血青年。多年后我和一位在煤矿上工作过的叔父谈起路遥,说起《平凡的世界》,他还不住地说,真是写得太好了,太真实了,孙少平煤矿上的生活就好像是他自己的生活。而孙少平贫寒的校园生活、与晓霞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个人不甘堕落的奋斗历程又何尝不是我们青涩岁月的写照。我一位中学同学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曾经不止一次地和我交流,说那些年他是读着《平凡的世界》挺过来的。

《平凡的世界》就像心中的《圣经》一样支撑着我们的青春岁月,抚慰我们这些出身贫寒的孩子,曾给我们信念,给予我们力量。上了大学,学了中文后,我读得最多的便是陕西作家的作品,那时著名的“陕军东征”中的高建群、贾平凹、京夫、陈忠实、程海等。路遥已经去世,但对路遥的崇拜之情随着对他作品的深入理解而与日俱增。

更加全面地认识路遥是前年读到张艳茜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书中写到了路遥的身世和成长,路遥在“文革”中那段特殊经历、与北京知青的交往、与前妻林达的婚恋以及路遥生命最后的日子等等。那个原名叫王卫国的孩子,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还在小学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许多细节鲜为人知,通读之后我更为全面立体地认识了路遥。

今年的正月初七,早上忙完家中的一些走亲戚的事,中午即拉上妻儿直奔延安,到延安时已是午后,我们先去了沿途的枣园革命旧址,而后便迫不及待地朝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墓赶去。

因是第一次到延安,在汽车导航的指引下,从延河大桥过延河向北不远便来到这座坐东朝西的延安大学。正值寒假,校园里很是安静,我们连一个问路的人都没碰到,借助导航,穿过静谧的校园,径直来到学校背靠着的山麓。

因车再也不能前行,便下车步行,不足半米的水泥小道逶迤而上,我携妻带子,儿子在前面探路,我紧随其后,妻走在最后面。我本以为路遥墓在校园中间类似花园的一个地方,却不曾想到导航竟把我们引向这荒无人烟的山坡之上。山并不高,普通得就像陕北随处可见的山头,沿路有几分萧索,快到山顶时,远远地望见一片松柏林,脚下也多出一溜青石台阶。我们沿阶而上,很快就到了山顶平台,只见四周松树环合,中间一像、一墓、一照壁而已。

墓地前方的石像自然是路遥,他头发中分,脸庞宽阔,脸颊和下颚有点发黑,衣领很自然地向外翻开,他眉宇间带着凝重的思考,眼镜片下面的双目深情地注视前方。前方有他的母校延安大学,有延安的母亲河—延河,更有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高原。

照壁位于最后方,上面赫然刻着一排镏金大字:“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落款路遥,这是路遥生前所说,也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路遥墓位于照壁和雕像之间,显得很小,像一个极小的蒙古包,用花岗石一圈一圈累积而成。路遥就安息在这里,就像托尔斯泰安息在那片普通的白桦林一样。他每日都能听到他心爱的松柏在山风中呼啸、山脚下琅琅的书声、奔腾的延河水声,还有那滚滚向前的历史的车轮声,以及无数个少平少安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之音。

我领着儿子走上前去,从口袋里掏出为路遥准备的柑橘,整齐地摆在前面的供桌之上,连同先前有人放的香烟一起,向着路遥的雕像,路遥的墓陵,路遥的精神深深三鞠躬。

我不抽烟,也没带火,不然,我会坐在路遥雕像前的石凳之上,陪他抽上一根香烟,和着石桌上镌刻的两行文字———“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今天,11月17日,是路遥离开人世的日子,我无以为祭,夜深人静,写下这些许文字,告慰这个曾经给过我温暖,给过我激励,走进我心灵的文学前辈的在天之灵。愿“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精神永存!(文卫涛)

新闻推荐

8岁,患病的父亲走失 12岁,母亲不堪重负离家 13岁,她摸索蒸馍做饭 14岁,辍学接送妹妹照顾奶奶…… 清涧女孩贺菊花 19岁的顶梁柱

贺菊花正在照顾奶奶2007年,患病的父亲走失;2011年,母亲又离家出走;2013年,爷爷去世留下了瘫痪在床的奶奶和正在上学的妹妹。出...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