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有名医 方便又便宜 听医务工作者讲述清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康世东(右)在医院护理部检查工作
文图/本报记者 白潇
核心提示
康世东是清涧县医院院长,也是榆林市“五一先进工作者”,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已33年。谈起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他感触良多。他说:“医疗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先进设备的增添,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及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都是最直接的体现。以我们医院来说,搬迁到新院址,成功创建了‘二级甲等’医院等,这些进步与变化都是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
1964年,康世东出生在清涧县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从小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尤其是上高中时父亲的一场意外车祸,让他毅然报考了医学专业。“那时清涧的医疗条件很差,家人只能带着父亲去临近的绥德县进行治疗。因为伤得不轻,等治疗结束后还要定期去复查。由于家离绥德路程远,只能在绥德临时租了房子。那时我就想,要是我学了医就能更好地保障家人和他人的健康,要是乡里或清涧的医疗条件能好点,就能更好地为像父亲一样的患者提供更及时、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康世东说。
从医学院毕业后,康世东有机会到榆林或延安工作,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主动要求回到清涧工作,而且一干就是33年,先后担任郝家墕镇卫生院院长、店则沟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清涧县医院院长等职。正是这么多年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经历,让他对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2002年,榆林市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对广大农村群众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我心里更是十分激动,要是这一政策真的能实现的话,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大大缓解。要知道,当时很多村民因为怕看病费钱,即使知道自己的病情严重也不愿去医院治疗。”康世东说。
2007年,清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式启动,他积极向组织申请参加到筹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清涧县的合疗、医保、大病保险等医疗惠民政策日趋完善、规范、全面,就医报付比例不断提高,报付范围不断扩大。“去年,我们医院开始实行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结算的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就诊、放心治病。”康世东说。基层群众正在享受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医疗人才的短缺,是摆在每家基层医院面前的大难题。“以前,我们医院很多临床科室正常的值班安排都非常困难,因为有的门诊科室只有一名医生,有些科室甚至无法设置。”康世东说。近年来,清涧县医院新分配来34名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又对4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进行了返聘。同时,由国家卫计委安排的对口支援医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榆林市二院,以及市卫计局安排对口帮扶的苏州医疗队,长期分批分次对清涧县医院进行技术支援,让清涧县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也让清涧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014年7月31日,对于清涧县的老百姓和康世东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清涧县医院彻底告别了过去落后、陈旧、狭小的环境,搬迁到新址。“占地42亩,地下1层,地上10层,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有200多张床位。CT室、DR室、中心供氧,以及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通信、监控系统等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康世东说。清涧县医院新址的搬迁,对于清涧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真正改变了清涧县过去由于医疗设施落后、设备短缺,很多检验项目要靠手工操作完成,很多患者确诊检查要到外地医院的状况。
“今年,清涧启动了‘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力开展健康扶贫活动。我们医院专门组织了扶贫医疗队,目前已深入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义诊。这一举措切实解决了留守老年患者出门就诊不便的困难,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康世东说。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白璐璐通讯员贺永军杨二朋文/图)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由清涧县卫计局组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和清涧县人...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