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记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副镇长贾艳霞
本报记者 雷魏添
6月27日一大早,在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政府门前,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男孩儿向妈妈撒着娇:“妈妈,今天你是送我去幼儿园,还是下午去接我回家?选一个吧。”
这位母亲带着歉意将早饭递到小男孩儿手中,说:“妈妈今天很忙,既不能送你也不能接你,以后有机会再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你骗人!”话音未落,小男孩儿一转身,头也不回地跟着爸爸走了。
小男孩儿的妈妈叫贾艳霞,是清涧县宽州镇副镇长。近两年,类似的情景已发生多次了。
“我自2016年6月调到宽州镇任副镇长,主抓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就没有了节假日。”贾艳霞告诉记者,“我不怪孩子,是我没有好好照顾他,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说着,贾艳霞走进办公楼,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放弃留京,扎根基层
2007年夏天,刚从北方工业大学毕业的贾艳霞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怀着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以选调生身份来到清涧县工作。11年来,贾艳霞一直扎根基层,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政治坚定、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乡镇领导干部。
熟悉贾艳霞的人都说,她和别人“不一样”。“贾艳霞善于思考,和别人的工作思路不一样。她能从不同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她很有担当精神且责任心强。对镇上分配的各种工作,她都迎难而上,从不犹豫推脱,总能负责到底。”宽州镇党委书记康东椋说。就是凭着这些“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贾艳霞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在这些成绩背后,贾艳霞所经历的亲情痛苦却鲜为人知。2017年全省第四季度脱贫攻坚考核之际,贾艳霞远在神木市的父亲生病住院。医院一度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贾艳霞在心里默默流泪,一边祈祷父亲早日康复,一边继续加班加点工作。
“母亲为了不让我分心,隐瞒着父亲的病情,但我还是隐约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贾艳霞自责,“当时正是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自古忠孝难两全,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寻求父母的理解。”
2017年,宽州镇如期完成了320名贫困群众脱贫的任务。
主动请缨战贫困
2016年6月,刚刚来到宽州镇,贾艳霞便主动请缨,承担起脱贫攻坚重任。
“我到任后,发现虽然宽州镇地处城郊、经济基础较好,但各村在发展中存在跟风、产业同质化等现象。这是群众收入较低的重要原因。”贾艳霞说,“我提出在宽州镇发展‘板块经济\’的设想,依据自然条件、产业优势、市场经济规律、村民发展意愿,为全镇40个行政村作出5年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划分成8个经济发展带。镇上一方面依托果业公司,发展优质林果带,带动村民发展中长期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另一方面,在红旗沟和城郊北网连片区的王家沟、楼湾、康家圪台等村集中建设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园。截至目前,全镇已基本完成前期土地平整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栽植1万亩苹果树的任务。”
在贾艳霞的努力下,2017年,宽州镇共给贫困户兑现产业发展资金723万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她为贫困户编写了诚信、艰苦奋斗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资料,给农户下发9000多份;制订宽州镇贫困户内生动力建设计划和民风建设方案等;在5个村组织开展了“好公公”“好婆婆”评选活动,激发贫困户向上、向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扶志”“扶智”更“扶情”
扶贫先扶“志”和“智”。经过多年的基层工作,贾艳霞认为,除了“扶志”和“扶智”,更要“扶情”。所谓“扶情”,就是培养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从精神上给予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
宽州镇小岔则村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烂村”。村两委班子人心涣散,村民时常为小事打架斗殴。得知这个村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曾涌现出许多革命前辈,贾艳霞有了思路。“我当时就想用红色文化教育启迪村民,让村民看看前辈是如何为革命、为社会作贡献的,以此凝聚人心、改变现状。”贾艳霞说。
如今,村上加强了红色文化建设,建起了革命村史展览室。在团结向上的班子带领下,村民大力整治环境,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提高。
陈宝宝是宽州镇陈家塔村的贫困群众。2017年5月,与妻子离异的他一度心灰意冷,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我了解到情况后,就从‘扶情\’和‘扶志\’上下功夫,一方面鼓励他向前看,告诉他‘离婚了,还有小女儿和老母亲要照顾\’;另一方面帮他申请扶贫资金,让他加入养牛、菌菇合作社,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贾艳霞说,“我们还把陈宝宝的女儿安排在县城上学,为他找到农闲时打工的工地。”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2017年,陈宝宝家纯收入超过3万元。
新闻推荐
阳光讯(杨娟记者张磊文/图)“七一”之际,为发扬我党关爱党员群众的优良传统,折家坪镇开展了迎“七一”党内党外双关怀,慰问困...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