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扇门 办所有事 跑最少路深化“放管服” 满满“获得感”
本报记者 吴杰
从向县政务中心递交办理移民搬迁城区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6个施工许可材料手续,到签字发放,清涧县城投公司副经理惠文平没想到,这个过程竟然没有隔夜。
与惠文平一样,许多群众和企业主都感受到了榆林营商环境变化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当前,榆林市正打造高效的政务服务,提高“店小二”的自我改革力度和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榆林集聚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让广大群众“获得感”满满,极大提升了榆林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舍得放权,管得出彩
深化“放管服”,政府首先做到舍得放权。
榆林市先后完成承接中、省公布取消和下放的14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58项,下放县区审批事项68项,将5项行政审批项目合并为2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记者看到,每一份权责清单上不仅列出了权力的实施主体、承办机构、实施依据和办理时限,还对应着相应的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
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榆林清理规范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落实了“证照分离”“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等工作,实现了省市项目立项阶段的并联审批。
未来,榆林市将逐步实现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68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行政审批环节、社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27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行政审批环节,2020年全部达到标准。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坚持“放管结合”,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
根据权责事项调整变化和权力运行监管工作实际,榆林市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科学化、公正化水平。
同时,搭建“诚信榆林”网站,健全失信联合惩治制度,失信者“寸步难行”。成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办公室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公平性、便利化的服务环境。
目前,全市正在编制市县两级市场监管清单,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加快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
在榆林,领导讲清单,行权者手不离单,有问题先对照清单,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新状态,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进一道门,办多家事
速度与便捷,是榆林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追求。
榆林市瞄准审批时间长、盖章多、中介多、收费多、材料多的“一长四多”问题,精准发力,提高审批效能。
推动群众办事“一站式”政务服务,市、县政府所属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市县政务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
“一般事项由首席代表直接审批,复杂事项则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基本形成了以窗口为主导的审批运行机制。”市政务服务中心体制改革科康濯说,审批事项平均时限和即办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据了解,市级54个部门单位,集中审批办理行政许可218项、公共服务267项实现全部进驻政务大厅。
打破“信息孤岛”,榆林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神木、靖边、绥德和榆林高新区挂牌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局。
“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启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确定31个部门单位的145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为榆林市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项。
随着“最多跑一次”办事清单的出台,曾经跑断腿、磨破嘴,群众和企业办事“一直在路上”的被动局面彻底被打破。
推进网上办事便利群众,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启动了“网上行政服务工程”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目前,线上线下联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变“独唱”为“大合唱”,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跑最少路”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缩环节压时限,贴心服务受益多
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榆林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510户,每天有105个新的市场主体诞生。
家住榆林的王胜利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办理企业登记。仅用了不到两小时,相关手续就顺利办好了,而在以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的办理最少要跑5个部门。
今年以来,榆林市加快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程序改革,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印章刻制3个工作日完成。
全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表显示,榆林在获得信贷成本方面在全省最低是5.59%。不动产登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窗受理,办理环节、流程、时限大幅度缩减,办事效率直线提升。
目前,榆林市正在着手规划推进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等生产要素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把那些看不见的障碍和壁垒消除掉,力争经过2至3年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予涵通讯员白艳峰报道6月2日,清涧县举行首届“爱我清涧·环保志愿行”健步走竞赛暨“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