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劳动模范”、清涧县医院院长康世东:用勤劳见证医院的发展
阳光讯(贺永军 贺小龙 记者 白璐璐 文/图)“五一”前夕,清涧县医院院长康世东荣获榆林市“劳动模范”殊荣。
记者来到清涧县医院时,恰好遇到康世东院长与来自“三省三院”的医疗队专家正在座谈讨论下一阶段专家帮扶工作安排。康院长介绍,清涧县医院现在有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医疗队、苏州医疗队、榆林市二院的10余名各科专家进行技术帮扶,使清涧县患者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
康世东称:“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是当前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为民、便民、利民的政策。”
从到清涧县医院工作的五年来,康世东见证了清涧县医院的发展变化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成果。谈起五年来的变化,有着亲身经历的康世东不假思索,随口道来:“医疗条件和环境改善、先进设备增添、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就诊人数增加、患者负担减轻、社会效益提高,成功通过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等等,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好政策、好举措一个接着一个,从清涧县医院的巨大变化就足以证明,这五年来,医院变化大,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的利益更大。”
——医疗环境改善 由国家投资的标准化县级医院建设项目——清涧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完成。2014年7月31日,医院从老城区旧址搬迁到西城区新医院。新医院占地面积42亩,主楼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0层,总床位超200张。负1层为CT室、DR室;1至10层为医疗区,分别为门诊科室、手术室、住院病区、行政办公等,新的门诊住院综合楼病外型简洁明快,设计合理,分区科学,设有4部电梯、中心供氧、呼叫系统、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通讯、监控系统等先进的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设施。
康世东说,以前的旧医院门诊、住院楼分别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残破滴漏,手术室、产科、急诊科等设置落后,医院内狭小拥挤,车辆经常挤得水泄不通,连“急救绿色通道”都经常被堵塞。搬迁新院后,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医条件,有效缓解了全县群众住院难、住院条件差的问题。
——医疗设施改善 据康世东介绍,清涧县医院现有5个规范化手术室,2间标准化产房;新建了血液透析室、病检室、细菌室,重建起皮肤科和胃镜室;新引进了16层西门子CT监测仪、心脏彩超各一台。
并新购增添了DR、彩色B超、超声经颅多普勒、胃镜、脑电图、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全自动血凝仪、化学发光仪、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仪、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肺功能检测仪、C13检测仪和骨密度等先进设备。彻底改变了在过去由于医疗设施落后、设备短缺,很多检验项目要靠手工操作完成,很多诊断检查无法在院内完成,患者确诊检查要到外地大医院的状况。
——医疗技术人才增加 康世东说,医院医疗专业人才短缺,曾经是困扰该院的一个大难题。过去,由于人才短缺,很多临床科室连正常值班安排都非常困难。有的门诊科室只有一名医生支撑,皮肤科等科室甚至无法设置。
五年来,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直接支持下,新分配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34名,返聘副高以上职称专业人员4名。与此同时,由国家卫计委安排的对口支援医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榆林市二院和市卫计局安排的对口帮扶的苏州医疗队长期分批分次进行技术支援,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状况得到有效解决,医疗服务技术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患者负担减轻 康世东介绍到,今年,清涧县启动了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活动,全力推动“健康扶贫”工作。清涧县医院组织“健康扶贫医疗队”,开展下乡义诊活动,目前已经深入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个行政村巡回下乡义诊,义诊和体检贫困群众1500余人次。巡回下乡义诊和体检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了很多留守老年患者到县医院就诊不便的困难,通过送医下乡,让患者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
五年来,医保、合疗和大病保险等惠民政策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全面。在县医院就医,报付比例不断提高,报付范围不断扩大,报付流程不断简化。今年,清涧县医院全面实行了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结算付费,使贫困群众及时就诊、放心治病,让群众充分分享到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带来的成果。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闫军报道投资2000万元的清涧县红军东征纪念馆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布展阶段。清涧红军东征纪念馆总面积2130平方米,布展面积达2000平方米,布展主要内容为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