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满清涧

榆林日报 2018-03-30 10:18 大字

清涧李家塔镇纪委送廉政春联(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贺永军 贺小健

“可以办的事谁都可以办,不可以办的事找谁也没有用!”提起这句话,清涧县折家坪镇的白建斌不好意思地笑了,对记者说了两个字:“信了!”

去年农历腊月,在西安打工的白建斌要办理养老保险,突然发现自己的户籍信息因为多年前录入时提供有误,与实际信息不符。按照习惯,白建斌的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托关系”进行更正。当他回家后找到在某单位工作的亲戚时,这位亲戚就对他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后来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户籍所在的派出所,工作人员非常重视,立即查找户籍档案资料核对,很快,错录的信息就被更正过来了。白建斌高兴地逢人就说:“现在办事正规了!”白建斌的这次经历,正是清涧县党风政风转变的一个例子。

“清”文化深入人心

“办事规范,作风转变,服务高效,干部廉政。”在清涧县,党风政风蔚然一新,广大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交口称赞。这一切变化,得益于该县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抓手,创新工作举措,强化作风建设,发力执纪监察,促使全县机关党员干部知纪明责、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成为常态。

清涧县纪委书记贺敬说:“在工作中通过抓制度、抓执纪、抓作风,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导弘扬‘清文化\’,促使思想转变,观念转变,习惯转变,做到党风清、政风清、民风清,打造清朗清明的政治生态、制度生态、服务生态,建设海晏河清、风清气正的新清涧。”据介绍,该县纪委去年在榆林市率先推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实制度,要求全县121名“一把手”、355名副职做好“履责记录”,实现日常工作管理留痕,落实责任有据可查。有10个单位因为落实主体责任纪实不清晰、不到位被通报批评,“一把手”被县纪委约谈。去年共问责147次161人次,纪律处分43人。同时,该县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加速追赶超越”为主题的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和以“十个一”为主题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共有12个单位因干部作风整顿不到位被通报批评,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43次,纪律处分49人,诫勉谈话1人,通报批评35次42人,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约谈15位镇党委书记。

纪检工作动真动硬

去年10月,该县成立县委巡察办,建立了巡察人员库,开展了对县水务局、文广局、教育局等6个部门单位的首轮巡察。巡察工作组进驻之初,干部群众几乎是“一面倒”的不相信会动真格,有的认为县上自己巡察自己,肯定不会给自己脸上抹黑;有的认为巡察人员都是些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罢了。巡察结束,结果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巡察中发现问题162个,反馈即知即改问题25项,发现的44条问题线索按照要求进行分类集中处理,共约谈提醒7人,诫勉谈话1人,纪律处分2人,立案审查2件。对巡察反馈的所有问题进行跟踪追效,倒逼整改落实。同时,聚焦脱贫攻坚进行机动巡察,共发现问题线索15件,立案2件,纪律处分3人。违纪必查,执纪必严,巡察结果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大家切实感受到,纪检工作动真的,动硬的,谁硬动谁,已经成为一条执纪铁律。

清涧县文联的惠超笑是去年通过县上组织统一考试招录的协理员。惠超笑说:“大学毕业后,自己断断续续应聘了一些临时工作。去年,县上公开招考协理员,虽然也去报了名,但觉得家里没靠山肯定没戏,出乎意料的是,自己靠着考试成绩被顺利录取了,全家人高兴地直夸现在的风气不一样了!”在清涧县,所有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工作都要接受纪律监督,阳光运行已经成为常态化。该县纪委在工作中推出“互联网+小微权力”机制,以清单形式把涉及就业招录、***、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10项36条内容权力流程全部公开,让微小权力晾晒在阳光下。该县纪委还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下乡接访”活动,利用全县各镇集日设立接访点,现场受理群众问题,梳理查找违纪线索。去年,该县纪委立案查处“三个助力”方面案件117件,纪律处分147人,通报曝光8批56件96人次,查处基层“微小权力腐败”案件134件,纪律处分169人,通报曝光8批51件61人次。

去年以来,该县纪委共处置问题线索670件,立案268件,结案260件,党纪政务处分318人。同时,有效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774人次,让警示提醒、防微杜渐成为常态,让纪律监督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促使全县上下形成党员自律、干部自觉、群众满意的清风清气。

新闻推荐

企业家回母校献爱心老舍窠小学获赠教学设备

本报记者白潇通讯员秦小平摄影报道“以前我就在这里上学,当时条件非常艰苦,这次带着我们秦学集团的智慧课堂教学设备回到母校,希望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3月13日,爱心企业家杨首恩怀...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