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催开“致富花” 清涧县六大产业助力大扶贫

榆林日报 2018-02-13 15:54 大字

收获红枣 刘小涛摄 韩家塬的苹果 太阳能光伏发电 现代农业基地大棚 贫困户分红 喜获AAA级旅游景区授牌 散养黑猪基地

本报记者刘予涵 通讯员任艳莉

编者按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清涧县把产业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全县扶贫工作。

要想农民彻底脱贫,必须有产业的支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清涧县围绕开发培育特色农业,积极探索“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路子,鼓足干劲推动产业扶贫的新探索、新实践、新成效。全县初步形成了高杰村、玉家河、石盘、老舍古、双庙河等东区两河三岸红枣产业带;石咀驿、乐堂堡等西区242国道沿线苹果核桃产业带;解家沟、李家塔、店则沟等秀延河与无定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折家坪、下廿里铺等粉条石材加工产业带。同时,该县利用清辛公路、沿黄公路的开通形成文化旅游线,并兼顾绿色养殖的发展和新能源的开发,从而形成具有清涧特色的六大产业,助力清涧大扶贫。

1、东枣西果——

创新发展新思路

红枣号称“铁杆庄稼”,一直以来都是清涧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全县现有红枣加工企业和个体户200余户,年加工量12万吨,有红枣专业合作社143个,主要产品有滩枣、熏枣、醉枣、蜜枣、枣膨化食品等,其中30个产品获得QS认证,巨鹰福枣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目前,清涧县红枣林面积达90万亩,其中盛果林6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为20万吨,基地规模位居陕西第一、跻身全国前列。

近年来,受气候影响,清涧县红枣生产销售遇到瓶颈,这直接关系清涧百姓的脱贫。为此,该县各级各部门在拓宽销售渠道、扩大营销市场上花心思、用真功,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充分利用电商这个平台,提升红枣产业营销水平。

为了加快红枣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清涧县与省国资委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依托西农大的科技支撑,达成了帮扶意向。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作,解决红枣发展短板,明确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红枣产业“五个一流”,坚持市场主导,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全面优化县域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切实加快清涧红枣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同时,该县以举办“中国·清涧红枣文化艺术节”活动为抓手,打造独具特色的红枣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清涧红枣知名度,推动产业建设融合发展。

此外,清涧县还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按照“东枣西果桃”的产业布局,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连片承包低产枣园,发展优质高产示范园。政府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经济林,年内建成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精品示范园10个,改造低产枣园5万亩,新栽红枣、核桃、苹果各2万亩。

“东枣西果”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该县在折家坪镇王家塔村、陈家坪村,双庙河乡惠家塬村、高杰村镇高家洼村等村新栽苹果7000亩。在郝家墕、石咀驿、乐堂堡、宽州、下廿里铺等乡镇改造低产果园1万亩,苹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壮大。

2017年8月17日,清涧县与陕果集团基地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苹果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万亩山地苹果基地,通过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计划在5年内使苹果基地发展到10万亩。同时,公司将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为果业产业化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2、文化旅游——

打造县域发展新名片

清涧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风水宝地”。

近年来,该县在“三河五岸风情休闲游、红枣之乡生态度假游、历史文化之乡人文民俗游、红色革命之乡经典教育游”的发展思路下,形成了“西线一日游”和“东线一日游”两条旅游观光线路,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逐渐形成,前景可期。

2017年,该县围绕历史人文、陕北民俗、红色革命、路遥文化等内容,在“接地气、聚人气”上做文章,不断丰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加快完善版画魅力县城、鱼儿峁水利风景区、王宿里民俗文化村、黄河母亲峰景区、折家坪影视基地等景点景区建设。同时,该县强力推进毛泽东诗词馆和藏雪楼布展工程,建成开放黄河太极湾景区和清涧历史博物馆,完成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博物馆主体工程和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服务设施配套;投资3000万元精细化打造笔架山生态文化园,重点打造3至5座山,形成“一山一木、一山一果、一山一花”的特色景观;采取“政府补、银行贷、个人筹”的方式,打造5个旅游村,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此外,该县把纪念清涧起义90周年、传统打枣节和纪念路遥活动结合起来,举办了第一届红枣文化旅游节。2017年10月11日,清涧县太极圣境景区举行国家AAA旅游景区授牌仪式,这标志着太极湾成为清涧县第一个A级景区。

3、绿色养殖——

走出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清涧县主打绿色牌,围绕创建“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绿色生态肉蛋生产示范县”,坚持“规模适度、绿色散养、自然生长”原则,以发展土鸡蛋、黑毛猪肉和绿地牛羊肉为重点,鼓励扶持群众“沟沟岔岔种草、家家户户养殖”。

在产业发展中,清涧县坚持走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将绿色养殖与种植业、红枣产业、山地苹果等产业有机结合,将畜禽粪污进行能源化、肥料化处理,作为枣果林、农作物的生态肥料,在确保养殖环境整洁卫生的同时,切实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严把绿色饲养、生产加工、冷链运输、检测认证等环节的监督关,推进“清涧产品”向“清涧品牌”转变,打造以“清涧”冠名的公共区域品牌。

2017年,该县投资1200万元完成牛羊定点屠宰场主体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成20个绿色散养基地、培养20户养殖企业,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12万头、3万头、25万只、30万羽,建成绿色肉蛋食品体验店2个,培育畜禽养殖型、畜产品加工与流通型龙头企业2户。

清涧县绿色散养肉禽蛋示范店是该县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精心打造的营销平台,采取“政府搭台,逐步培养,发展壮大后交由市场运作”的模式运营。县政府还与阿里云西安中心签订了线上线下“黑毛土猪肉”销售协议,与西安信诺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生猪协议,与定边海玉养殖公司签订了购销及保底销售协议,西安市辛家庙生猪批发市场在清涧县店则沟镇设立生猪批发中转站,并与之签订销售协议,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发展的产业链。

如今的清涧,散养黑毛土猪、土鸡、山羊、肉牛等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落,各种现代化养殖设备设施散发出现代生态养殖的魅力,真正让生猪、牛羊和家禽回归自然,确保了肉禽蛋产品的绿色品质和纯正味道。

据了解,清涧县今后每年将建设10个养殖基地,培育养殖大户200个,带动1000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到2021年,将建成养殖基地50个、养殖大户1000户,带动5000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4、特色农业——

提升发展新模式

走进位于李家塔镇樊家岔村的金盆湾山地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座座现代化大棚依山而建,远远望去,错落有致。据了解,该示范园按照“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生态化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荒山、荒沟、荒塌、荒滩等“四荒”资源发展山地大棚产业,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清涧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现代、特色、规模、示范”,重点扶、扶重点,扶大户、大户扶,加大资金整合及贷款贴息力度,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该县做精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投资1572万元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200万元建成节水灌溉农田5000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8万吨以上。投资1000万元新栽苹果1万亩、核桃2000亩、中药材8000亩,推广全膜双垄玉米4万亩,种植高产优质马铃薯13万亩,种植小杂粮11万亩。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清涧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进马铃薯、小杂粮等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小杂粮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此外,该县积极发展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蔬间作、林下养殖和菌类栽培等多元经济,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培育自然人文景观型、观光采摘型、民俗旅游型、科普教育型等现代农业模式,建成舍峪里和上坪黄河滩枣、康家湾和樊家岔大棚蔬果、韩家塬和李家沟山地苹果、红旗沟马铃薯粉条等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基地。

5、民营企业——

聚力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清涧县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为主线,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质态;鼓励和引导石板、粉条等民营企业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强化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经济“细胞”小微企业,加强农村电商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清涧县平联综合商贸城建设项目,切实提升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培育诚信文化,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增强竞争的软实力。

宽州镇上刘家村的粉条合作社就是典型的代表。该合作社采用传统粉条工艺和半机械方式生产手工粉条,坚持按照“统一采购、统一服务、统一销售、赊销淀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生产经营办法,带动周边80多户手工作坊,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发展模式,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旗沟粉条产业带,使各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实惠。清涧粉条产业也因此如雨后春笋,涌现出北国天涧、老粉行、红旗沟等企业独享品牌,从而带动清涧粉条的整体发展。

同时,该县依托“农高会”“西洽会”“煤博会”等重大活动,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实行以商招商和“点对点”产业对接,策划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聚集效应强的大项目,使具有清涧地域特色的“红枣”“石板”“粉条”引领该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6、光伏发电——

盘活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清涧县大力发展新型能化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也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省国资委定点包扶下廿里铺乡康家圪塔村后,投资597万元建成350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可发电约40万千瓦时,年电费收入约30万元。该电站建成后,支架下方进行低矮农作物种植,做到农业和光伏综合利用,对水土保持、植被修复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这个项目建成后收益稳定,不仅能快速解决该村贫困问题,还能为村子以后发展提供资金。

清涧县康家圪塔村光伏扶贫工程建成并网发电,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广意义。此后,宽州镇、折家坪等乡镇光伏扶贫工程相继建成投运。目前,建成投运项目运行状况良好,扶贫收效明显。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清涧: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刘予涵通讯员白艳峰2017年以来,清涧县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通过与首都医科大学、江苏省中医院、苏州医疗队、山东省齐鲁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中省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广泛...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