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涧:产业升级让贫困户甩开“穷摊子”

榆林日报 2018-02-08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白潇 通讯员秦小平

2017年以来,清涧县全面启动产业升级,立足镇村的实际情况,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产”,全方位实施“精准滴灌”,大力发展红枣、苹果、核桃、小杂粮及药材种植、绿色生态养殖等优势产业,真正让贫困户甩开“穷摊子”。

结合农业产业脱贫发展实际,清涧县以贫困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如何“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

在此基础上,清涧县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110扶贫指挥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和14个农业技术服务小分队,抽调农业、林业、畜牧等单位相关技术干部100人包联全县100个贫困村,100名技术人员全部进村入户,发放技术帮扶明白卡和产业脱贫技术服务联系卡,征询农民技术服务需求,完成全县750户产业脱贫户的技术服务工作。全年共指导和扶持“一村一品”示范村41个,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0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4个,成立家庭农场20家;完成省级龙头企业检测3家,国家级合作社1家,市级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11家;完成职业农民培育130人,理论授课1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5800人次。

2017年,清涧县按照“东枣西果桃”的发展规划,在坚持红枣主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和核桃种植。共改造低产枣园2万亩,并将沿黄红枣主产区的木家山村、吴家山村建设成为低产园改造“双降”示范点;新栽果树15318亩,涉及12个贫困村、481户贫困户。同时,改造低产果园1万亩;新建核桃经济林基地3000亩,林下种植柴胡、板蓝根、桔梗等中药材3000余亩,店则沟镇和平枣业有限公司林下养殖基地、郝家墕乡普利康药材种植基地被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全年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基金67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0099户、28680人;无偿培训林农3000人次,其中贫困人口1200人次;加大林业重点工程倾斜力度,实施2016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退耕面积2243.8亩,其中涉及6个镇25个村338户贫困户912人;“千村万户”绿色家园建设完成3个贫困村绿化任务,并为贫困村提供价值270万元的绿化苗木。

围绕创建安全绿色生态肉蛋生产示范县,清涧县鼓励扶持农民“沟沟岔岔种草、家家户户养殖”。

全年投资1200万元完成牛羊定点屠宰场主体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成11个绿色散养基地,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2.6万头、25万只、25万羽。“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对绿色饲养、生产加工、冷链运输、检测认证、品牌打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逐步实现由供原料、供产品向供商品、创品牌的转变。”清涧县畜牧局工作人员说。为更好地发展绿色养殖,清涧县还投资15万元,建成了“清涧县绿色生态养殖数据填报系统”,现已正式上线使用。

目前,清涧县共有注册畜禽养殖企业167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4个、各级畜禽养殖基地55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户285户,畜牧业产值达到3.15亿元。

新闻推荐

清涧: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刘予涵通讯员白艳峰2017年以来,清涧县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通过与首都医科大学、江苏省中医院、苏州医疗队、山东省齐鲁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中省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广泛...

清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