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涧党建引领风帆竞精准脱贫奔小康

陕西日报 2017-07-24 07:06 大字

县委宣传部帮助贫困户销售红巴杏。

健康扶贫活动。

张瑜 白峰峰

火红的七月,枣乡大地到处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劲风扑面的氛围,处处活跃着各级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披星戴月走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他们挥汗如雨在田间地头验收产业,他们废寝忘食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规划……***的种子在清涧的各个角落散发着勃勃生机,绘就成了清涧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

“到2020年,全县在册贫困人口13063户33782人、贫困村100个,将努力通过‘八个一批\’实现‘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清涧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

今年以来,清涧县坚持以党建助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脱贫攻坚在哪里,党建就跟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开展,党员作用就在哪里发挥,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互融互促、同频共振。

1健全组织筑牢脱贫攻坚“主心骨”

清涧县委书记温江城说:“将基层党建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过去‘就党建抓党建,就扶贫抓扶贫\’的怪圈,使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清涧县十分重视扶贫队伍建设,坚持把最精干的力量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制定下发了《清涧县脱贫攻坚包抓帮扶责任一览表》,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力量。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县长、县政协主席分别包片主抓、29个县级领导包抓乡镇,81个单位联系帮扶各村,419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构建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帮扶干部包户的五级包抓网络。通过统筹整合调配全县干部力量,加大选拔培养力度,选派了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强、工作业绩突出的143名“第一书记”和124支驻村工作队,要求他们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岗、扶贫工作队不撤岗。县上还把推动***、完成贫困户脱贫销号任务作为考核和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县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在脱贫一线培养后备干部的意见》的通知,在全县造就一批讲大局、敢担当、有本事、能吃苦的干部,营造一个乐于扎根基层锻炼成长、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目前,清涧县100个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清涧县委在重新调整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时,优先为重点贫困村选强帮扶单位,配优帮扶责任人,让帮扶单位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帮扶,确保贫困村早日脱贫摘帽。

针对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认识不深、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等现象,清涧县坚持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党员教育学习会、培训会,使中央和陕西省委、榆林市委的系列扶贫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在全县上下得到贯彻落实。围绕“党内党外双关怀行动”和“万民党员挑担子,党内党外双评议”活动,开展了“六帮四助”(帮创业、帮就业、帮照理、帮辅导、帮人力、帮物力,结对资助、资金援助、教育救助、行业扶助)活动,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两力两率”水平。截至目前,清涧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6次,举办清涧大讲堂4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650多人次,对30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5期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轮训。

2村级组织是精准脱贫的“主战场”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清涧县强化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把党组织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战斗力,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和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互补互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增收脱贫。

清涧县折家坪镇东沟村党支部以“建强组织引领脱贫、产业建设助力脱贫、精准用人服务脱贫”的总思路,走出了一条切合村情实际的“党建+***”新模式,确保脱贫攻坚战的顺利推进。东沟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5亩、山地652亩、退耕还林306.5亩。全村共有89户330人,党员15人。东沟村精准识别出贫困户36户89人,2016年脱贫13户49人,2017年新纳入贫困户25户47人。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东沟村于2016年成立起“玉强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自愿的原则将自己的扶贫资金以股份的方式加入合作社,非贫困户也以固定资产、现金、劳力、土地等形式,全部自愿加入合作社,盈利之后年底分红。经过一年的试验,群众对这样的工作方式非常支持。贫困户白林俊说:“我去年加入合作社,年底就收到1000元的分红。以前想脱贫却苦于没思路、没产业,不知道该干啥,现在村里把我们组织起来,带着我们一起干,心里不怕不慌,越干越有信心了。”

东沟村委会还将村里零散的耕地、林地和撂荒土地以每亩每年15元租金流转回来,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栽植山地苹果树260亩,核桃树230亩,梅杏400亩,并在林下种植马铃薯,满足粉条加工的原料需求,打造起了村集体林果基地。

清涧县还把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为干部人力资源库提供坚强保障,让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惠东宁是清涧县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鲍家山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清涧县双盛种养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不仅开启了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菌类养殖新模式,更为贫困户实实在在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2010年上任伊始,随着近年来红枣产业发展优势的逐渐消失,如何转型升级、寻找新的支点产业,如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问题摆在了惠东宁的面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引进发展以香菇和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2015年以来,合作社四次派人外出考察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先后引进汉中、西峡等食用菌新品种4个,开启了食用菌试种,当年就取得了成功。

为了让村民接受这项新的产业,惠东宁给鲍家山和徐家畔村几户贫困户做工作,给他们每户免费建设一座种植拱棚,每座拱棚免费提供1000个菌包。贫困户白清荣就是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有合作社党支部做后盾,我就不用为缺资金和缺技术发愁了,而且销售也有保障。自从有了这个大棚,家里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能增收1万余元。”

惠东宁告诉我们:“就我们一个村种蘑菇和香菇形不成气候,也难做成品牌,我们联合了周边几个村,共同发展这个产业”。2016年,合作社为鲍家山、徐家畔两个村的贫困户共建45个拱棚,每个拱棚发放1000个菌包。今年,合作社又为赵家河、李家洼等5个村子建设200多个拱棚。现在,全乡已有200多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养殖项目。

技术人员根据目前市场行情算了一笔账:“一个菌包成本4元,平均每个菌包产香菇3斤,每斤湿香菇市场价6-8元,每个菌包净收入18-24元,每户1000个菌包每年收入18000-24000元不成问题。”

3党员干部是精准脱贫的“主力军”

“您家都有几口人?”“造成家里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是县上下派来的帮扶干部,以后咱们就是亲戚了,我会帮助你一起来发展产业,让你家里早日摆脱困境。”

今年,在清涧县的贫困户家中,每天都会有扶贫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纷纷放弃休息时间,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解决贫困户生活中的困难,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和信任。

“可不可以向上级协调不让马书记走,这一年多他给我们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跟着他干,我们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村民们都舍不得让他走。”清涧县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安家畔村村民白尚斌对镇政府干部如是说。

清涧县政法委干部马新去年是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安家畔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今年又被组织调整到石嘴驿镇拓家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在安家畔服务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组织发展“爱心枣树认领”活动,改写了白保涛32年没户口的历史,协调开办了村级电商服务站,给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为村委会配齐了办公设备,改善了村民的饮水设施……

“2017年6月3日,晴。我到拓家湾村当第一书记已近一个月了,村委会今天就背湾子修路开了专题会议。拓家湾背湾子住着13户村民,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出路。多次商量修路,一直未果。个别村民对于修路要占自己的地想不通,导致道路修建无法进行。我认为还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思想工作做得不好。群众有想不通的事,很正常,我们要多上户了解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只要下了功夫,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背湾子的路必须要修通,让13户村民及早走上平坦路……”

翻开马新在拓家湾村的扶贫日记,上面详细记录着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基本情况,来拓家湾村几个月时间,他对村里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入户走访调研。说起村里未来的发展,马新信心满满:“村里今年新修两条路,新建一个村卫生室,发展好养殖产业……”

高杰村镇张家畔村是清涧县委宣传部的帮扶联系点。6月23日,县委宣传部组织全县20支志愿服务队260多名志愿者以徒步的方式,走进张家畔村开展义务演出、专家义诊、爱心收购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助力精准脱贫工作。活动现场,县电子商务协会以每斤1元的保护价,与该村28户枣农签订了今年的红枣收购意向合同,初步估算达5.6万斤。还联系了银川来的客商,收购了村里滞销的红巴杏。

贫困户张树林高兴地说:“我今年仅卖杏就收入了1000多元,明年要好好管理自家的这10多棵杏树,弄好了光卖杏这一项都能实现脱贫。”

清涧县委宣传部还拟定为张家畔村办十件实事,包括帮助制定村规民约、三年发展规划、成立红白喜事会、为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协调完成2.8公里的生产道路建设等。

清涧县各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真情实意,与贫困户结为“亲戚”,竭尽全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正面典型和示范教育,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给贫困户传授脱贫致富的新门道、新技术、新理念,帮助他们激发内生动力,树立自主创业就业意识,依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4产业扶持是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脱贫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产业来支撑。清涧县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扶贫”的工作理念,以红枣产业、绿色养殖、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主导,以山地苹果、山地核桃、石板、粉条和菌类培植、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为补充,注重在质量认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上下功夫,切实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今年,清涧县出台了《关于推进精准脱贫产业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清涧县绿色畜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规划(2017—2021)》等文件,产业政策涵盖7个方面,惠及全县所有农户、合作社与企业,切实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刺激了民营经济主体的发展热情。针对贫困群众“缺门路”“不敢干”的实际,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做法,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该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河村保和土猪养殖合作社里产出的土猪肉一斤能卖到二十多元,而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驻村第一书记把县上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第一时间送到村民手中后,村民们对发展养殖的信心更足了。根据村情和市场需求,村民合伙成立起合作社,发展起了以土猪、土鸡为主的特色产业,共同脱贫致富,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发展活力。

店则沟镇依托境内深沟大岔、沟壑纵横的自然条件,在发展绿色养殖产业方面,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不同类别、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出为贫困户“代管代养、合伙养、合作社寄养”三种模式,带动贫困户147户385人脱贫。运用“互联网+”的脱贫模式,组织注册了“西部粮仓”和“墨子传统农业”两个商标,与426户贫困户签订了200万斤原生态小米系列购销合同,调动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建设。

石嘴驿镇针对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繁杂、补助资金“撒胡椒面”的问题,提出了“利长远+短平快”产业扶贫措施。“利长远”就是动员组织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户户均发展5亩左右的山地苹果、核桃等特色经济林,让贫困户依靠一项主导产业持续增收,确保脱贫不返贫;“短平快”就是结合贫困户自身实际,引导和扶持贫困户重点发展绿色养殖和小杂粮、中药材种植等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项目,确保贫困户能够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清涧县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突出“三大抓手”,全力破解发展瓶颈。一是以举办“第一届陕北黄河文化旅游节”为抓手,抓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力争赶年底将北国风光景区、黄河太极湾景区、路遥纪念馆打造成3A级景区。二是以低产枣园改造为抓手,全面加强枣林科学化管理、品种改良,切实提升红枣的质量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三是以建立营销团队为抓手,全力发展绿色养殖产业,切实补齐生产监管、绿色认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产业短板。确定了围绕“三个百万”(发展经济林100万亩、发展畜禽养殖100万头(只)、发展小杂粮种植100万亩)目标,到2020年,全县形成有机红枣、山地苹果、绿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突出的“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业”产业布局。

清涧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跳动着的是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构成的是一篇篇激情豪迈的乐章。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以更明确的思路、更务实的举措、更精准的办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新闻推荐

采访手记党建引领强产业

白潇清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店则沟镇是清涧县一个发展滞后的深度贫困镇,有农业人口2852户、115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7户、3044人。可以说,脱贫迫在眉睫,攻坚战斗艰巨。笔者认为,店则沟镇要打赢...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