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女篮:不应忘却的古城芳华
梁秦生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二十多年间,榆林女篮曾经是古城一张引以为荣的高光名片,她们一代又一代的英姿,为那个文化娱乐活动匮乏的岁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给古城人民带来了津津乐道的精神愉悦和文化补充。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都对这一铿锵玫瑰群体难以忘怀。
第一代榆林女篮诞生于“文革”前,主力队员女篮5号,王兰、余冬冬、韩六六……她们现在也都七十五岁以上了,同时代的人大都还能记得她们。她们是榆林女篮的开创者,是她们揭开了榆林女篮兴盛的历史。随后,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榆林少女,加入和传承着女篮的精神和荣耀,使得榆林女篮持续辉煌了二十多年。
我已记不清榆林女篮教练领队是谁,也与女篮队员们没有个人交往。但我在榆林青少年业余体校足球队参加过集训,时常和她们在训练中相遇,她们刻苦训练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革”开始前,她们已经成名,在全省女篮比赛成绩单上名列亚军居多,也常能逼平西安摘得桂冠,战胜其他地市已是常态。省城西安有多少大专院校和大国企啊,一个当时只有三四万人的榆林,能在这一普及化体育运动中有这样一个成绩,是何等的不容易。据说,榆林女篮在整个西北也是名列前茅,还常以陕西省队的名义巡回比赛,甚至超过一些省队水平,最辉煌时战胜过实力超强的上海队,直接打到了全运会。榆林领导对此也甚觉脸上有光,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她们是最先穿上国内最好的运动衣和回力鞋的,军分区还为她们每人特殊配备了一件令人羡慕的军大衣。寒意来临时,她们统一着军大衣排队入场,那派、那范,真是当时最美的风景。她们有战功也有资格穿得好一些,榆林再穷也不能亏待了为家乡长脸争光的女儿们。
女篮穿旧了的运动衣,会淘汰给我们这些体校学生。发衣服时领导说,只要你们将来和女篮一样优秀,也给你们买新的。其实,我们对女篮穿得好也是服气的,因为我们也都热爱这支榆林人引以自豪的女篮团队。
下乡插队后,我就再无缘钟情钟爱的体育活动,但每次回家只要有女篮比赛必看,场上已经有了许多新的更加朝气的面孔。其中一个扎着两个小辫的年轻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没想到后来她成了我的亲戚。她叫徐军惠,大家都说她是军分区大院的孩子。徐军惠打的是前锋位置,她的运动天赋特质特别好,她的精湛球技在两个方面堪称是教科书式的。一是快攻得球后快如疾风,一骑绝尘,临到三步上篮时又调整得很稳,很少失手。有的运动员一快就不稳,动作变形,有的很稳不快失去战机,又快又稳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这是一个优秀前锋的功力。二是在进攻面对人盯人或阵地防守时,能率先持球破局或跑动破局,赢得战机。快攻是榆林女篮的传统优势,徐军惠是快攻战术中的顶级球员。她后来成为兰州军区女篮的主力队员,但她是榆林女篮培养出来的。还有许多女篮主力球员的身影我都还记忆犹新,只是叫不上她们的名字,也就不好一一道来。
人常说墙里开花墙外香,而榆林女篮不仅名声在外,更是香在了古城榆林。几代榆林女篮,以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保持着精湛球技、良好球风,为榆林市民奉献了无数次的精彩比赛,成了那个特殊年代带给榆林市民难得的精神文化生活。女篮的火,带动了许多榆林市民的热情,每有女篮比赛的海报和消息,不少人早早就吃了晚饭拿着小板凳马扎去占位子,而且越看越内行、越点评越专业。有很多时候不等裁判吹哨,就一片“走步了”“犯规了”“吹错了”的喊声,真是裁判监督比赛,观众监督裁判,角色常常错位。往往球赛结束之后,球迷们仍在点评争论,甚至面红耳赤。一个篮球场,硬是让榆林女篮引导得红红火火。
那个年代女同志是不穿裙子的,更不要说穿短裤,所以当最早一代女篮队员们勇敢地穿着短袖短裤走进球场时,全场观众都充满了兴奋,原来姑娘们的腿这么美,榆林女子的皮肤这么好。人性爱美青春之美尤其是运动员之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女篮队员们都有很强的团队荣誉感,但她们当时也都是些女孩子,有精彩进球或关键时刻进球,她们都会兴奋上好几天;遇到失误也会偷偷去哭,显现出女孩儿本来的样子。竞技体育毕竟是比赛,她们更多时候是勇武的团队,榆林女篮的身上,始终凝聚着永不言败、敢于胜利的精神气质,这一点,是所有榆林人最为看重的。
榆林市民对女篮队员们是喜欢和偏爱的,从不吝啬赞美之词,对他们喜欢的一些主力队员都能叫出号码,还知道她们是谁家的孩子。榆林也有很多优秀的男运动员,但在榆林市民的心中,始终是把榆林女篮放在体育明星队伍中的第一序列。榆林人对女篮的由衷夸赞,给女篮队员们带来了光彩的无形资产,并将一生伴随着她们,成为她们难以忘却的荣耀。
当年飒爽英姿的榆林女篮队员们,大都早已做了姥姥奶奶,所以再不给她们写点什么,就真成了尘封的历史了。仅以此短短小文,致敬最美的榆林女篮!
新闻推荐
高晓宇画作《苍壁》高晓宇画作《石峁送暮》张晓梅对晓宇的画,我已熟于心间,因为独特,因为喜欢。最近晓宇现代抽象画展在榆林...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