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子长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延安日报 2022-01-20 09:21 大字

工作人员实时监测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情况

记者 乔建虎 黄建斌 刘阳

寒冬季节里,走进子长市杨家园则镇现代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正在观察西红柿叶脉长势的技术员路红中告诉记者,园区为了挑选适合陕北秋冬季栽植的西红柿,从2021年9月份起,选取了10个品种的西红柿进行试种。通过对比,罗拉和东圣T05两个品种表现突出,就给老百姓推广这两个品种。

记者跟随路红中来到了该园区的监控中心。只见操控室内,一位身穿夹克风衣,脚穿运动鞋的干练男士正坐在软椅上操作手机,屏幕里不时显示着摄像头传输来的监控信息。这个人就是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主任许建军,他正在通过监控系统监控园区内20多座大棚的情况。

许建军告诉记者,他正在操纵的是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可以观测到温室大棚里光照、温度、湿度等小气候环境,还可以观测到作物生长情况,甚至可以实现远程水肥精准灌溉和帘被卷放。

“在这里,一亩就是一个棚,一茬可以增收2000多元,这个就是智能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许建军感慨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子长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项目。目前,杨家园则镇现代农业园区、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等,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前大棚种植,主要自我摸索,甚至靠天吃饭,对产量、质量、技术、环境等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路红中说,“现在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放风控制设备,实现自动卷帘、自动防风和在线监控,既节省了劳动成本,又提高了蔬菜品质,同时也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最佳光线、温度和湿度环境。”

杨家园则镇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建成投运,现有高标准智慧大棚22座,孵化农户400多户,培训菜农3万多人次。截至目前,该农业园区累计引进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其中10多项新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2012年园区建成了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马铃薯脱毒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子长市薯类研究所所长杨雷雷说“:我们种培室主要是承担试管苗的繁育,现在推广的品种是夏季的马铃薯费乌瑞它,秋季的是青薯九号和克新一号,2021年还在榆林引进了希森六号,榆阳红和黑金刚这3个马铃薯品种。”

现在,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已经面向群众积极推广“脱毒良种、机械起垄、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等七大高产栽培技术。

“我们已经对脱毒种薯进行生产繁育,预计今年可以生产100吨左右的脱毒种薯,明年可以产到1000吨左右。”杨雷雷说,“我们设计可以每年生产200万株脱毒试管苗,1000万粒原种,1500吨原种,这个产量可以满足子长全市老百姓的种植。”

截至目前,子长市已经推行智慧设施大棚4000亩,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及专家智慧互联互通,农业不仅可以远程操作,更能实现高效、高产。

新闻推荐

榆阳区纪检监察机关去年处置问题线索610件

本报讯(通讯员郭龍臻)2021年,榆阳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住高压态势、稳住惩治力度、稳住人民群众对正风反腐的...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