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学:长满老茧的康复治疗师 “榆林高新医院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六)

榆林日报 2021-12-18 08:46 大字

惠文学(左)给患者做康复训练。见习记者 白成 摄

记者 郝彦丰

核心提示

来榆林高新医院成人康复治疗科看病的患者,在接受该科副主任惠文学治疗时,总是对他手上的老茧表示诧异——平时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怎么会手上长满老茧呢?对此,惠文学总是笑着说:“医院创建初期没有电梯,康复治疗室在楼下,患者住在楼上。有的坐轮椅的患者下楼不方便,我和同事们就主动把患者抬下来进行康复训练,每天至少要抬二三十个来回,时间长了,双手就长满了茧子。”这段话,既见证了惠文学对患者的贴心服务,也承载着他对康复工作的赤诚热爱。

病区的“看门人”

每天早上7点刚过,位于榆林高新医院北三楼的成人康复治疗科病区的灯就亮了起来,开门的人正是惠文学。伴随着清脆的开门声,坐着轮椅或拄着拐杖的患者陆续跟着进来,开始接受惠文学的康复治疗。

其实,这时距医院8点正式上班还有一个小时,这些患者也都是惠文学提前安排好的,因为他每天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只能提前上班给患者治疗,待正式上班后才可以抽出时间做晨交班、接待新患者、反馈新情况等工作。

下午6点,到了下班时间,但成人康复治疗科病区的灯依然亮着,惠文学还要检查完病区的电源、设备等才可以放心地锁上门。由于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迟,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惠文学是成人康复治疗科的“看门人”。

患者的“铁哥们”

每当遇到心态消极的患者时,惠文学总会耐心细致地对其做心理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他也被患者称为“这辈子的恩人”“好兄弟”“铁哥们”等。多年来,经他治疗的患者,都不想调换康复师,大家不管多久都愿意等。

患者常小兵因外伤致脑出血,右侧肢体偏瘫,肌张力五级,无法站立。惠文学便用肩膀扛着他,对其进行步行训练,有时还会蹲在地上用手抓着他的脚,一点一点带着他往前走。目前,常小兵可以独立起坐、站立、下蹲,在辅助下还能步行20多米。康润宁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曾几度想放弃治疗。惠文学对其悉心指导治疗,从腋拐到肘拐再到手拐,直到独立步行,足足花了6年时间。

惠文学对患者的好,在医院里是出了名的。于是,医院老年护理院的患者尹买旺经常坐着电动轮椅到成人康复治疗区“溜达”,找惠文学帮忙在网购中砍价。惠文学用自己的手机号为尹买旺注册了快手号,让他学会了直播,丰富了治疗生活。

同事的“大暖男”

在同事们心中,惠文学还是一个“大暖男”。他经常问同事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并且做到随叫随到,不论是领导、同事,还是患者,只要有事找他,他都不会拖延。

今年以来,原本在儿童康复区治疗的14岁以上患儿转到了成人康复治疗科。每次,惠文学都会参与接送,并安排治疗师,制定治疗方案。得知几位患儿家庭生活困难,他以科室党支部的名义发起募捐,为孩子们筹集到必要的生活用品、学习文具等。

多年来,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壮大,榆林高新医院的患者数量逐步增加,病情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提出新考验。惠文学本着一颗真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患者服务。正是这份真诚踏实、事无巨细,使他成为患者的贴心人,也成为成人康复治疗科的一张靓丽名片。

新闻推荐

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提醒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处大流行发展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的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2021年12月9...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