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区民间阅读力量蓬勃兴起榆林古城“读”领风骚

榆林日报 2021-10-12 08:21 大字

记者 刘建坤 马蕊

明清风貌的老街串联起一条条小巷,往来的居民不急不缓,小巷内,书院开启了榆林人通往更大世界的另一扇门。10月9日晚,市民刘海波又走进钟楼旁灯火明亮的书院。五六年来,他已经养成了晚饭后到这里逛一逛的习惯。

近年来,在榆林市区,民间书院和读书会蓬勃兴起,书友们一起交流读书感悟、分享人生故事,不仅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榆林的文化品位。

一把把椅子守住读者的尊严

古朴典雅的装修风格,600多平方米的宽裕场地,2万余册种类丰富、分类明白的书籍,似饕餮盛宴静静等待着读者的检阅。

不收任何费用、不要证件、不办手续,和其他民办图书馆一样,荷风书苑做到了零门槛——完全免费阅读服务。被年轻人称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这家书院,开办已超八年,成为榆林爱书人的打卡地。

近十年间,民间自办图书馆在榆林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凭借零门槛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读书人的心。

2010年,易信公益图书馆在农垦花园小区开馆。此后,上郡书院、艺澄书院、榆阳书屋等24家民办书院先后创办。这些图书馆在规制和运营上各有千秋,但均立足于公益,共同体现着方便读者的特点。

“哪怕少摆点儿图书,也要多放把椅子。”在荷风书苑,最好的位置从来不是用于摆放书籍,而是留给桌椅、留给读者。目前在市区不同区域已经连办了4处的荷风书苑,每一次的装修布置,都会让读书人倍感阅读时的自在、惬意。在这里,读者才真正是主人。

为了鼓励参与,有时书院还会别出心裁地设计些奖品来吸引读者。荷风书苑推出“一本书一杯(辈)子”读书抽奖活动,至今已送出去2000多个杯子。艺澄等书院是送代金券、送书,易信藏书的采购目录是由读者提名、图书馆购买。民间书院这种开放办馆的态度,自然地消除了与读书人的距离,增加了书院的粘合度和活跃度,网罗了一批常来常在的忠实粉丝,仅荷风书苑自开办以来借阅者已逾20万人次。

一场场读书会串联起深阅读

秀是一位服装厂的女工,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不想让孩子像自己一样没文化的她,经常带着孩子来参加“《红楼梦》读书会”。大家常常分角色将《红楼梦》读得津津有味,“听”得格外仔细的秀也被鼓励接上领读。可惜她自幼失聪,“听”主要靠唇语识别,所以刚开始读音古怪含糊。

书友们没有放弃,从口型到发音一点点给她矫正。一年后,读书会读完《红楼梦》又开始读《诗经》,秀早已读起来抑扬顿挫、像模像样,为此她曾流下激动的眼泪,两个孩子也为妈妈感到骄傲。服装厂的工友们都说,是读书会让秀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书需有所读,更需有所思、有所交流,方有所得。榆林的各个书院聚集的读书人多了,大家交流分享的愿望就强烈了。一座座公益图书馆,自然延展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读书会。易信公益图书馆、荷风书苑为代表的读书会,以深度阅读、主题交流、专家讲座为特色;上郡书院、艺澄书院为代表的读书会,以传统国学、亲子教育为主要内容;读者图书超市、榆阳书院等为代表的读书会,以本地作家、本土文化为探究方向。

“荷风大讲堂”是荷风书苑数年来形成的王牌读书会,如今已经开办了上百场免费公益讲座。讲座内容从经典名著、诗词歌赋、古代文字、绘画工笔到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而又博采所长、自成一家。榆林市的诸多高校教授、各界专家学者多曾来讲堂任座上之宾,解读名作、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激励自己的“术业专攻”。

退休干部加建新,就是从荷风大讲堂起步,以“美丽的汉字”为讲座系列,讲解甲骨文、古汉字研究。现在,他已成省内外广受欢迎的解字专家。

并无门户之见的读书会上,书友间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唇枪舌剑,不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还让大家将碎片化阅读习惯转变为沉浸书海的深度阅读。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榆林再小的书屋也会辟出一块场地,作为研讨交流之处。每一场读书会,少则几人,多则三五十人,最多时有200多人的大场合。

散布在市区各处的书院,普遍走出了“以图书做公益,以书会播文化”的道路,在丰富这座古城内涵的同时,也成为夜榆林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一群群爱书人传承公益心

1982年夏,香港富商胡星元先生回榆探亲,看到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慨然解囊,捐资50万元修建榆林第一座现代化图书馆。后来,他连续捐赠共逾千万元又修建了一所学校、一所医院。

在那个尚不富裕的年代,星元图书楼让喜爱读书的榆林少年们不仅大开眼界,还启迪了他们做公益的心。恰是这一代人成长的时间里,榆林经济加速发展、地位举足轻重。在星元图书楼受益过、已成长起来的这批人,在摆脱经济窘迫后,不忘以同样的奉献精神来回馈这座城市。

2013年,从玉珠峰顶下山后,高飞寻到了一件“需要认真去做且有意义的事”——创办起荷风书苑,经过8年时间4家书院的研磨,形成独具特色的“荷风模式”。2019年,当王鹏飞打算将自家的住房改为公益书院时,他没想到事情的推进异常顺利,家人大力支持,桌椅书架商家只要成本价,区文化局一次就捐赠了5000册图书。因此,书院一成立,他马上跑到周围各学校、社区,宣传书院免费提供阅读等服务。善意的传播像流水不腐,绵绵流长。

随着市区商业的兴盛,繁华区域往往租金昂贵,房租成为民办书院最大的固定开支。近几年,市区内的各个社区看到书院的效果后,纷纷与民间图书馆展开合作,大都采取社区提供场所、书院负责经营管理的“公私合办”新模式。

榆林民间书院的兴起,更得益于爱书人的认可和参与。荷风书苑有一个捐赠区,全是读者签名捐赠的图书。这种“共享知识”的做法,体现了书苑始终坚持的“民间、公益、开放”原则。各读书会吸引来的爱书人中,有不少领导干部。某县级领导从不缺席周末的读书会,而且总是守时守点,他说:“就想给年轻人树个榜样,莫以为没时间读书。”某市级领导不仅热衷参与读书活动,还逢会必讲,呼吁社会各界对民间图书馆的支持。

荷风、易信、上郡等大多数书院早已将主题读书会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实现及时交流,更扩大了书友圈。许多本地的文人墨客,不少到访过榆林的外地专家学者,都对榆林民间书院和读书会的形式和品质有颇高评价。

正是有了这些民间图书馆和读书会,古城榆林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书籍播下求知的种子,洒下文化的甘霖。让毛乌素南缘的榆林,在周边自然已渐恢复为绿洲的同时,也迎来人文的片片新绿。

新闻推荐

煤层气榆林分公司 五举措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

本报讯近日,煤层气榆林分公司再次研究分析疫情发展情况,积极部署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并以五大举措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据悉...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