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塞上”美景 打造榆阳模式

三秦都市报 2021-09-08 02:22 大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榆阳分局(以下简称资源规划部门)作为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践行者,始终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按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自然资源管理整个工作中,构建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主动谋求蹚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榆阳生态保护与修复之路,为“大美榆阳”作出新贡献。

因地施策主动求变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辖区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地貌由风沙草滩和丘陵沟壑构成,是榆林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是世界七大煤田榆神府煤田重要组成部分,是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板块。榆阳区能源重化工的飞速发展,在有效保障全国能源的供应、给地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对自然环境造成干扰,水、空气、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受到破坏,出现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和人居环境等问题。面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凸显,使得生态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生态系统亟待重构。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到底该如何抉择?面对这一时代考题,资源规划部门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不可替代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的关系,杜绝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观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确保资源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建设天蓝、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榆阳不懈奋斗。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资源规划部门深入一线,对采煤沉陷区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中央及省市专家共同探讨研判,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长效机制,提出可操作、可量化、可实施的具体方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组织工作人员与相关企业参与生态修复培训会,提高政治站位,学习最新文件精神,落实新时期、新理念、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举自然资源部门全力,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能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贡献榆阳智慧和绿色经验。

争创一流敢于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按照《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规定,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用“企业提取、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统筹管理、规范使用”的治理模式,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分批分片逐步推进治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符合地区社会发展的策略,通过走出去、争一流、学先进、开拓思路,建机制、强技术、稳保障,夯实基础,强举措、抓落实、求突破,三步走,从治理广度、深度、高度、强度进行充分考量,分解任务和目标,制定出可持续、可操作、可推广的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模式,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

争一流,开思路。资源规划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先后到蒙草集团和宁夏沙坡头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利用土地整治、种植经济林和种草的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果。要求矿企因地制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编制年度治理计划,组织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省、市专家进行审查,查找不足、补齐短板、优化思路,促进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审查通过后,由矿企自行招标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建机制,稳保障。通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煤矿自行治理与社会化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基金提取、使用、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督促辖区矿企规范完成“两案”细则,确保综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足额提取基金,为高质量开展治理夯实基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工程,必须提前建立健全修复机制、创新修复治理模式,明确修复治理目标,才能稳步推进工作开展。

强举措,抓落实。资源规划部门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通过耕地开垦,对破损耕地进行平整、土壤改良和废弃工矿用地、村庄进行开发复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耕地面积;通过生态增绿,对现有损毁的林地进行恢复增绿,种植经济果树,改良农业设施,建设大棚蔬菜、沙漠水稻种植等农业项目,以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兴旺的重要着力点,做大产业、做响品牌,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通过开发式治理,提升和美化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形成草地及花田花海季节性自然景观,打造生态农业,建设旅游、养殖项目和矿山公园,带动区域旅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试点先行突出亮点

试点的本义,在于发现问题、探索路径、开辟出新的试验田,构建起政策先行先试的基地,为宏观决策提供现实依据。榆阳区启动杭来湾、榆树湾、金鸡滩3家矿企试点治理工作,计划2年内治理30平方公里,将试点打造成全国综合治理与转型发展示范标杆、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建设示范区和榆阳样本示范工程,形成“一心二园三片四通道七基地”恢复治理空间新发展格局。

“一心二园三片四通道七基地”具体是:一心(陕北煤矿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展示中心),二园(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示范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三片(杭来湾恢复治理区、榆树湾恢复治理区、金鸡滩恢复治理区),四通道(休闲农业景观绿道、循环农业景观绿道、现代农业景观绿道、生态林景观绿道),七基地(牧草种植示范基地、湖羊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百果采摘种植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光伏农业示范基地、沙漠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将试点打造成亮点,要下更大的功夫、更多的精力、更具体的抓手、更详实的方案。资源规划部门打出优生态、谋转型、促更新、塑特色、惠民生五张组合牌,多措并举,打造榆阳示范样板工程。

优生态:以三大采煤沉陷区构建生态核心,打造万亩级生态网林带,选用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树种进行林地补植,以每亩70棵进行补植,树种主要以沙棘为主,樟子松、沙柳等生态树种兼顾,对林地进行防火通道的设置,形成完善的生态防护道路系统,保证生态林的养护和防火安全,同时为后期产业发展提供便捷的通道。

谋转型:以“生态+”引领产业转型,以生态林复绿和耕地恢复为重点,结合当地村民的诉求,引进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农业产业,推进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多元化和复合化,构建“生态+经济”的生态修复模式,实现矿区发展可持续性。引入牧草、沙棘、瓜果的种植和水产养殖,示范和引领榆阳区采煤沉陷区的产业发展。植入光伏农业、设施农业、沙漠水稻等现代化农业产业,引领榆阳区农业生产向科技化、智慧化、规模化发展。

促更新:因地制宜,分类逐步推进土地更新、村庄建设用地更新。将腾退村庄建设用地转为耕地、腾挪利用未利用地、沙地及未成林地转为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耕地间的部分林地(林业地类的林地)进行土地平整,融入到耕地中,形成连片的种植地,便于后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恢复耕地打造万亩级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选择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进行种植,以种植牧草(苜蓿)为主,打造万亩级牧草种植基地,发展畜牧业,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

塑特色:提升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试点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和凸显恢复治理试点工程在生态恢复、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建设一处生态恢复治理展示中心,为后续恢复治理项目提供标准和示范。结合白舍牛滩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在金鸡滩的恢复治理示点的生态恢复治理上,融入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

惠民生:按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要求,以“林地公园化、农业休闲化”的设计原则,完善治理区内公共服务、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完善的乡村休闲系统,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舒适的空间,为恢复治理区后期的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配套基础。优化和修缮恢复治理区的主要道路及两侧绿化,构建绿道游憩系统,打造乡村农业景观绿道、生态林景观绿道主题景观绿道。

全域规划乘势而上

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按照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资源规划部门依据“统筹兼顾、超前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辖区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借鉴“多规合一”成果,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计划编制1610平方公里的矿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指导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走国土空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之路,通过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快速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历史遗留矿区治理问题;通过源头监测,保障生态修复用水等措施,提高治理效能,保障民生发展需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修复新格局。

探索市场化手段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吸引社会力量,允许治理主体推进修复工作,同时按一定比例进行商业开发,并支持村民集体入股参与治理和开发,建立长效收益机制。

保障生态修复用水,加快推进矿区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调节治理区域内的用水供需平衡。要求各矿山企业按省、市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从源头上监测开采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目前已建设19口地下水监测井,10个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既解决了工业用水以及治理区新增农田灌溉用水,又缓解了乱排放问题,同时又能兼顾治理区湿地、湖泊、生态环境用水。

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矿区开发新模式,将全区生产煤矿、新建煤矿全部纳入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快速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4家国家级绿色矿山,正在创建8家,力争2025年底全区大中型煤矿均能建成绿色矿山。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塞上森林城”、白舍牛滩村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矿山生态修复开发式治理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榆林市广袤的大地上竞相绽放。“榆阳治理模式”的实践,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收入,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榆阳资源规划人,将以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干劲,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苗建平刘瑞红本报记者杨娜谢斌

新闻推荐

大海则煤矿项目 在国内首次实现5G 700MHz频段煤炭领域应用

本报讯9月3日,大海则煤矿5G700MHz融合网络全球发布会在榆林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大海则煤矿5G700MHz&2.6GHz多频混合组...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