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 “贫困村”变身为“明星村” 村民端起旅游“金饭碗”
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绿染山野,满目葱茏
土地贫瘠、耕地撂荒……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曾经有很多问题,村庄“空壳”、经济“空心”、居民“空巢”现象都曾出现过。2013年开始,赵家峁拉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序幕,由此端起旅游“金饭碗”,赵家峁人也迎来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
依托杏树文化“尝鲜”旅游产业
2013年之前的赵家峁村,是榆阳区南部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土地贫瘠,青壮年80%外出务工,留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耕地撂荒,村庄“空壳”、经济“空心”、居民“空巢”的现象是这里的常态,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一度是省级重点贫困村。“那时候,村民住的是破败的老旧窑洞,耕地全是“绺绺地”,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根本谈不上发展什么产业。”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赵卫军说。
一切因改革而变,因改革而兴。2013年,伴随着榆阳区古塔镇杏花景观获评“中国美丽田园”,在新一届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赵家峁村正式开启“蝶变”之旅。2014年,赵家峁村成为榆林市首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此后,村干部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统一了发展旅游、强村富民的思想,并依托“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实施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及“老家记忆·难忘乡愁”为主题的榆林近郊旅游村,力争用5至7年时间,实现“一山一水一片绿,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在榆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家峁的乡村旅游在随后短短两年内就迅速“蹿红”——红瓦灰墙的新居格外抢眼,蔬菜大棚的鲜果挂满枝头,山水田园让游客流连忘返,一幅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端起旅游的“金饭碗”
村民生活节节高
“改革不能止步,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榆阳区在赵家峁村大力推开“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从“两根钢丝一堆沙、一群娃娃树上爬、一条河上戏耍耍”的小型游乐设施起步,到9D玻璃桥、彩虹滑道、空中漂流等新项目,再到美食街区、窑洞民宿、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蹄疾步稳踏上了转型发展的致富之路。
8月17日,华商报记者在位于榆林城区东南30公里的古塔镇赵家峁村看到,绿染山野,满目葱茏,游船在水中荡漾,山峁之间可见滑索、吊桥等各种旅游设施。现代化养殖小区、时令水果采摘区、旱作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杏树文化观光区、美丽宜居生活区、乡村休闲度假区交相辉映,“田园山水”美不胜收,“乡音乡愁”韵味十足。
“赵家峁村从杏树红叶节起步,用“三变”改革破局,将农业、旅游、文化、扶贫有机结合。2016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突破7120万元,村民连续四年分红5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0元,农村产改让我们村民分红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美了。”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说,赵家峁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在改革成功后,赵家峁村还吸纳周边3个贫困村和10个自然村,建成更大规模、更大体量的“泛赵家峁村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整片崛起,走上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新闻推荐
孟光智一万里黄河八千里湾一个几字(咱)榆林担担在哪里哟担在(那)长城长担在哪里哟担在(这)万众肩一万里黄河八千里滩一片高原(咱...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