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植树添绿意

榆林日报 2021-04-29 08:19 大字

记者 魏丽娟

“种树固沙,这是咱们榆林人的传统,要一代代传承下去。”4月10日,榆林市青少年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中,市民贺涛带着孩子们种下6株嫩苗,他表示,义务植树十分有意义,全家人每年都会来参加。

像贺涛全家一样,热爱义务植树的市民、家庭在榆林还有很多。2021年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周年,记者从市林草局了解到,40年来,榆林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建成植树基地300多个,典型示范区50多个,完成植树3.4亿株,参与人数达到4650多万人次,义务植树为榆林市造林绿化事业迅速发展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

榆林是生态脆弱地区。曾经,土地沙漠化严重威胁着生态自然环境,绿化迫在眉睫。榆林人深知绿化的重要性,自古就有“家有百株柳,吃穿不用愁”的朴素生态意识。北魏时“给田二十亩,时种桑十株,枣五株,榆三株”。元朝时鼓励民众“多种榆柳”。民国时制定了《栽树要领》。陕甘宁边区时期“发动群众、劝令种植”,在北部沙区栽种柳树、沙柳,在南部山区栽种柠条、槐树,在黄河沿岸栽植红枣、花椒。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作出“南治土、北治沙”的战略部署,拉开全民植树造林的宏伟序幕。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义务植树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1986年榆林不断出台义务植树政策和创新植树形式,在放手划拨“五荒地”,实现“两突破”的基础上,给机关、学校、厂矿、部队、个人划给一定面积的荒沙、荒地包干造林,谁造谁有。政策的逐步开放搞活,把群众的植树造林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有44万户农民承包“五荒地”900多万亩,建成数以千计的绿色屏障,涌现出石光银和牛玉琴等治沙英雄和数个造林集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推动下,榆林逐渐形成政府号召,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风尚,兴起了以社会团体、个人、或以家庭为单位自发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榆林市各类能源开采企业积极履行义务职责,美化绿化办公区域、厂区矿区和职工生活区;共青团榆林市委组织“小手拉大手”家庭植树造林实践活动;市妇联组织“同植巾帼林、共建新家园”义务植树活动;各类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以“绿动榆林”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榆阳区积极发掘杏树生态文化内涵,每年春、夏、秋季分别举办“杏花飘香、魅力榆阳”文化周、“绵绵黄土情、浓浓杏果香”杏果采摘体验周和“秋染南山、红叶传情”红叶文化周,着力开发以杏花、杏果、杏叶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日均吸引过万名游客观光游览。榆林林业展览馆全面对外开放,累计接待人数超过20万人次。沿黄各县举办红枣采摘体验活动,人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极大地提升了生态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初步形成“爱绿、植绿、护绿、兴绿”、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人民不忘初心,奋发图强,开创了义务植树的“新篇章”。尤其是2012年以来,榆林相继启动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将全民义务植树和资源开采企业造林绿化列入“十大工程”建设任务,创新义务植树形式,2019年实施榆林市首个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项目,“绿染沙漠、榆林行动”捐款尽责活动在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榆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进入互联网时代。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四十年来,每个春天,榆林人都与大自然相约,植下棵棵树苗,义务植树已经成为榆林人民的一项自觉行动,榆林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正向着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迈进。

新闻推荐

《榆林一女子患尿毒症晚期摆摊筹医药费》续:孙娟向榆林传媒中心赠送锦旗

本报讯(记者郝彦丰胡少鹏)4月23日,榆林“90后”尿毒症晚期患者孙娟和丈夫李瑞将一面写有“传递正能量、党媒显担当”字样的...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