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校园文化土壤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郑焕珍
现代学校管理理论认为,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完全在规模上,而在内涵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何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长肩负着重要使命,有义务、有责任挖掘、建设校园文化,并使之成为一种教育影响力、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有人说过“一流学校的管理靠文化,二流学校的管理靠制度,三流学校的管理靠校长”。校园文化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长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设计者、学校目标发展的规划者、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落实者,必须去提炼这种精神。校长无论是在确定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还是在思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活动,都要在其中渗透校园精神、体现校园精神、追求校园精神、培育校园精神、光大校园精神。
以学生个性设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精神所在。精神可以凝聚人心,可以激发热情,可以产生力量,可以塑造形象,可以提升品位。好的校园文化不是模棱两可、人云亦云,应体现特色、反映实际。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的魅力所在。榆林市第十六小学按照学校规划蓝图、办学特色总基调和校园文化主旋律来设计,打造建设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色校园文化。该校以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和“学生作品上墙”的“三化一上墙”为主要内容和载体,力求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株小草都“含笑”,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飞扬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在教师身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不仅要渗透在德育工作中,而且也要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反映在校园环境建设的硬件之中,而且要寓意于学校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的软件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弘扬校园精神的典型,而且要重视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而且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凡是加入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特有的导向、凝聚、规范,对促进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校园精神的培养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从校园文化的提出到师生的认同,进而凝聚成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培育、不断完善、不断丰富,进而不断弘扬、不断光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闫景)3月23日,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七指导组到榆林中院检查指导教育整顿工作并召开座谈会。指导组一行先后详细...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