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长响南路
贺宏发
所谓“响南路”,就是横山响水至南塔的乡村公路,全程三十华里,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这条路虽说只有三十华里,我却觉得它很漫长,似乎在无限地延伸,让人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长得让人好似和它如影随形!凡是土生土长的南塔人一定会对这条路的变迁如同自己的成长岁月一样让人难以忘怀。从昔日艰难不易的行走到如今的驱车直达,所有亲历亲情都根深蒂固地植入了我们的心怀,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记得第一次从响水往南塔走,那时候还没有修通公路,父亲赶着牲灵,驮着我和弟弟沿着柿子沟沟道里的河滩往回走,走至沟道里的三十里深处,上一个山坡便是我们村子——南塔。从南塔往响水走,下了南塔的山坡,走在沟道里的河滩边,等着高楼村里下来的手扶拖拉机,拖拉机也是顺着河滩往出走。那“突突突”的机器声和排气筒冒出来的柴油烟味,加上摇摇晃晃的颠簸,给我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欣慰和快乐。要知道能搭上顺路的拖拉机是多么的不容易!十来岁时,无论是随大人们走响水还是去外婆家常常是步行。一路停停走走,乏困饥渴。这条沟道里哪里有泉水和井水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手捧一掬解渴,那清甜凉爽至今流淌于我的心间。
七十年代后期,土公路的建成让南塔的百姓兴奋不已。当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和一个“北京”吉普车来“验路”时,这个沉寂已久、封闭落后的村落顿时沸腾了!两个散发着混合油味的庞然大物停放在供销社的院子里,引来了数百人围观。好奇的娃娃们触摸一下汽车,有人大喝一声:“不敢碰,有电了!”娃娃们就像被电击了一样,迅速地缩回手。就连从不爱赶热闹、裹着小脚的我奶奶,也步履蹒跚来到这两台机器前,不禁连连称奇。遗憾的是奶奶最终没有乘坐过汽车,她走过几次响南路,最多骑个毛驴或坐个牛拉车。
记忆最深、热闹非凡的莫过于庆贺公路通车那天!那天上午九时许,一辆吉普车带路,吉普车后尾随着十多辆解放牌汽车,缓缓向南塔村驶来。南塔村早已是人山人海,排练了一个多月的秧歌队早已等候在村口迎接。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鲜花和彩绸在人群中飞舞,人们脸上洋溢着欢欣和兴奋,连空气都氤氲着前所未有的热烈。
然而,这毕竟是一条土路,经不起大雨倾盆的袭击,坍塌了、冲垮了也没人养护。在政府的号召下,人们又拿起铁锹铁镐,修修补补勉强可以通车了,但过不了多久又被雨水毁坏。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条路一度中断,最长中断过两三年时间。
有时路通了,偶尔来一辆吉普车,或者是解放牌卡车,经常能引来好多人观看这“稀罕物”。要是能搭个顺风车那可不得了,但卡车有时会陷进泥潭和沙土里,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动弹不得。
八十年代初,父亲花了一百六十元给我买了一辆“大桥”牌自行车。当时的一百六十元对于农户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其实父亲没有这么足够的钱买一辆自行车,是在我软磨硬泡和售货员的鼓动下,才在供销社赊账买了这辆自行车。有了自行车方便多了,我常常往返于响南路。但也是一半骑一半推,单程骑行也至少得一个多小时。车技不高加之路的凹凸不平,往往会摔倒,自行车车把和脚踏板几次被摔弯曲,随着我参军入伍那年,这辆自行车也基本报废。
改革开放初期,尽管公路时常中断,但个别头脑灵活的南塔人,自己买了小四轮拖拉机。他们拉煤、拉砖、拉石头、拉百货,做起了发家致富的营生。他们能走公路走公路,不能走便另辟蹊径,铁锹铁镐随时携带。由于重载,上坡牵引力度增大,拖拉机的两个前轮会翘起来,得有一个人站立在柴油机机头,以便加重附着力和掌握方向。驱动轮原地空滑翻起的黄土一堆一堆,公路刨得坑坑洼洼,但他们仍然不灰心不放弃,起早摸黑、吃苦受累地坚持运输,依然敢闯敢拼,开辟了一条艰苦创业之路。从这时候起,徒步响南路的人渐渐少了,人们会搭乘这些拖拉机。乡里乡亲的,开拖拉机的人放不下情面,即使满载货物的情况下也会容许在顶处坐几个人。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升,响南路开通了营运客车。两趟分别往返于南塔至横山县城、南塔至榆林市区,客车往往是超载和爆满。公路是土公路,车行走时扬起的灰尘飞进车厢,以至于到站时每个从车里下来的人像是“出土文物”。尤其南塔至横山这条线路的客车是救护车改装的,黄颜色的,由于车况老旧,经常抛锚。有人戏谑编出来顺口溜:“南塔有个‘黄罐’,全坐一车灰汉……”但南塔人不在乎这些,脸上总是洋溢着知足的笑容,显得精神劲儿十分饱满。是啊,能有汽车坐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要想富,先修路”和“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的政策的出台,响南路终于迎来了拓宽硬化项目的实施。几年后,这条三十里长的土路变成了一条黑色的柏油路。至此,响南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通车啦!从最初徒步的单程三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乘车只需二十分钟。如今,这条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安全护栏银光闪闪,交通标志牌亮眼醒目,参天树荫洒下一路的清凉。
我从儿时记事起,无论步行、骑驴、坐牛拉车、拖拉机、骑自行车、坐汽车,直至自驾车往返于这段路,每一次都是我人生的心路历程,每一次都有着浓厚的热情。响南路记录着我们的成长,铺垫着我们的理想。在这条路上我们有过失落,产生过迷茫,但它最终会辅助我们的追求和理想。
三十里的响南路长,长得如同我们根植于家乡沃土之中那份厚厚的情感一样。
新闻推荐
3月6日,榆林二院产科孕妇学校课堂上,该院麻醉科医师为学员讲解无痛分娩知识。孕妇学校是榆林二院产科开设的公益课堂,每周六...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