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年味

榆林日报 2021-02-05 09:49 大字

余静

岁月的车轮奔向了腊月,岁末不知不觉已然到来,悄然中红灯笼装点着年味,大包小包渲染着年味。是啊,日子已迈过腊月二十三,一年又一年的“年”如约来临了,日子竟是如此的快。

微信朋友圈也按捺不住“年”的扰动,亲朋好友陆续发表“年”态,或慨叹着没有年味。每天上班下班,无限循环着一天天,记忆中的年味也越来越淡,学生时代还在寒假帮母亲做年茶饭呢。那时的我总抱怨过年是件麻烦事儿,要准备这准备那。如今,每天忙着上班无法回家参与年茶饭的操办,也就没有了过年的情趣,总觉得年还未到,还远。

周末大清早,母亲打电话告知我,下午炸丸子,询问我是否回去吃。睡梦中的我瞬间清醒,收拾好行李驾车赶回家。

炸丸子是年茶饭的一种,在榆林过年都要炸丸子,为的是在粉汤即拼三鲜里吃。拼三鲜是榆林的一道特色美食,片粉是主料,加之丸子、佛手、炸洋芋片、炸豆腐条、菠菜等辅料,美味的三鲜就出锅了。拼三鲜好不好吃汤是关键,但这些辅料也起着重要作用,花红柳绿的,既好看又好吃。从小就喜欢吃炸丸子,总是边做边吃,硬硬的香,软软的咸,美美地填满肚子,因为咸,以至于半夜要被渴醒喝水。多少年来,虽不再年少,却恋上这种味道,未曾改变。家住市区的姐姐尝了几个丸子,感叹“还是农村炸的好吃,有味”。我笑着对姐姐说,那是你弄的食材不一样,所以没有那久违的味。姐姐反驳道,食材都一样就是没那种味道。是啊,回不去的时光,童年的记忆难再。

周末,恰逢村里集市。我们这里逢一逢六赶集,因为村子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乡镇中心,所以很久以前就把集市定在我们村了。集市见证了我们乡村的兴盛发展,想起集就会拾起许多儿时的记忆。逢集,寂静的村庄才热闹起来,街上商贩吆喝着,十里八村的人赶来置办货物,脸上洋溢着喜庆。饭后陪外爷、母亲去购年货,街上的商贩又多了几家。岁末倒数的集,本该人山人海,如今也只是稀稀落落的人群。现在村里常住人少了,农村人的年货购置方式也更多样化了。

回想当年,余兴庄热闹着哩,十里八方也小有名气。几千人的村庄,时间的沧桑俨然将这里变成了只有一百多人的办事处,热闹的集市逐渐没了人。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前的两集,人就特别特别多,到处都是人,一不小心就把小孩挤散了。有卖糖、对联、瓜子、饼干、蔬菜、苹果、鱼的,还有卖衣服、鞭炮的……应有尽有,每家每户都置办好多东西,有时候一牛车都拉不完。鞭炮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摩托鸣笛声,嘈杂在一起,奏响着岁末年味。那时孩子们是最幸福的,盼望了很久的热闹集市,期待了多天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在这几天得到了满足。喜欢穿着新衣服活蹦乱跳,同小伙伴们互相炫耀,享受着看哥哥们放炮甚或捣蛋。在时不时传来的鞭炮声中,夹杂着孩子们的嬉闹欢笑声。年少的我们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欢天喜地。

如今,生活好了,日子舒坦了,但儿时的那种感觉再也找寻不到。村里大爷们议论说,集也快没人赶了,年轻人都进城了,上年纪的人想赶集走不动了。听着这些话,心里有些莫名的感伤,但愿这种乡村的集文化不要被时间吹散。

临年一个月左右,村里人就开始忙活了。压粉条,做油馍馍,蒸黄米馍馍,做浑酒,扫尘、糊窗子,炒瓜子、花生,油炸豆腐、土豆片、丸子,做卤肉,做凉粉……邻里邻居送着年茶饭,互相品尝,聊着张家的这个好吃,李家的那个好吃,顺便再讨讨经验。这些独有的过年的氛围,留在记忆深处。

新闻推荐

志愿送关爱 慈善暖百家 2021年榆林市慈善协会慈善志愿者“结对帮扶”社区特困户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启动

榆林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市慈善志愿服务总会会长钟开有入户慰问贫困户。榆林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榆生入户慰问贫困...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