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在我身边(三)
市民在广场上扭秧歌
市民用烟头兑换礼品
市民排队上车
广场秧歌扭欢了 记者 任琦
热闹的场景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有的拿出手机拍着视频,有的直接参与其中。在一阵阵喝彩和掌声中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欢乐的场景。“火红的秧歌一扭起,似乎都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了。”正说着,市民李女士也加入到扭秧歌的队伍中去。
今年63岁的黄玉玲是榆林人,20多岁时和丈夫一起来到延安创业,如今年纪大了,空闲时间多了,除了照看孙子以外,她又重新捡起了年轻时的爱好——扭秧歌。“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条件不好,逢年过节扭秧歌就成了唯一的爱好,现在生活好、政策好,没事儿的时候出来扭扭秧歌,感觉很快乐、很幸福。”黄玉玲告诉记者,从收到社区秧歌队的通知开始,她和老伴儿就一起排练,给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据了解,这支秧歌队是近期由延安市365公益协会发起组建的千人秧歌团,成员均是秧歌爱好者,目前有37个团队1500余人。
“如今扭秧歌已经成了我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将众多的爱好者组织起来,不仅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还可以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我们陕北特色文化,感受延安人的热情与活力。”千人秧歌团团长安桂芳介绍,当天有近800人参与排练,比前几次人都多,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也让她更有信心发展宣传好延安秧歌事业。今后我们将会组织更多团队排练活动,无偿为延安市的各类活动表演,同时吸纳更多秧歌爱好者加入。
除了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秧歌队外,在延安市新区的人民公园、宝塔区南桥广场及罗家坪广场等地也活跃着各种不同的秧歌队。
新区心悦秧歌队成立于2018年3月,据秧歌队成员介绍,扭秧歌的成员大多是住在附近小区的退休职工,年龄均在50岁以上。起初秧歌队只有40余人,在大家的互相影响下,扭秧歌的人越来越多,如今该秧歌队成员已经发展到80余人。
“随着延安的发展变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场地和平台去展示秧歌文化,我觉得城市的包容性更强了,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更显著了。”心悦秧歌队编导张秋艳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道,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扭秧歌不仅愉悦了身心,也像一根纽带一样将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成员们也纷纷表示,在秧歌队扭秧歌,大家和睦相处,跟家人一样和谐,不只现在,以后大家也会力争扭出精气神儿,输出更多的正能量。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秧歌作为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被传承和发展到今天,它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见证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变化的载体。
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精神生活已然占有重要比例,秧歌以它特有的精气神儿,在被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延安正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方式完美地诠释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烟头不再落地了 记者 贺卓
市民李向东居住在体育馆健身广场附近,体育馆健身广场是他经常锻炼的地方:“以前来锻炼的时候,烟头真的是随地可见,自从开展‘烟头革命’以后,公园里能发现的烟头屈指可数,除了保洁力度加强了以外,还经常能看到戴红袖标的志愿者在四处捡烟头。”李向东说。
而更多市民则是被这场“烟头革命”所感染,主动将烟头投入到垃圾箱或者是专门设置的回收箱内。“抽了一辈子烟,自从‘烟头革命’以来,我都不好意思乱扔烟头了,每次吸剩的烟头我都会把它投进垃圾箱,不给别人添麻烦。”市民李长安说。
据了解,为了实现干净、安全、有序、活力的圣地城市管理目标,引导市民不乱扔烟头,鼓励市民捡拾烟头,共同维护城市形象,2018年10月15日,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城区开展了捡烟头积分兑换物品活动。活动开展两年多来,成效显著、效果良好,广大市民积极捡拾广场、绿化带、巷道等区域的烟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宝塔区垃圾清运所根据城区市民居住分布情况及设备运行条件选取了双拥大道假日烤吧环卫休息室、杨家岭环卫休息室、大东门环卫休息室、体育场环卫休息室、柳林桥环卫休息室共5个烟头兑换处,还制定了烟头兑换标准、兑换制度、兑换流程等。活动开展后,通过微信、电视、广播、报纸及广场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宣传方式,让广大市民了解烟头兑换活动并积极参与。
曹军是枣园区域一名普通的保洁员,保洁路段不过300米。除了反光背心、扫把、簸箕和水桶等必备工具外,曹军还比别人多了一件特别的装备——长柄夹。他告诉记者:“带这个夹子能更方便地捡起烟头,捡的多了还能兑换面粉、食用油贴补家用,非常好。”
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累计注册用户2327户,参与人数近万人,目前已兑换烟头80余吨,兑换面粉2.6万多袋、食用油50桶。同时,活动也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延安市粮食局、宝塔区慈善协会、治平集团、川云酸菜面等企事业单位捐赠了大量面粉、食用油等,促进了兑换活动的开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延安市道路上的烟头和零星垃圾数量持续大幅下降,已经由“烟头革命”初期的一条道路最多捡拾几百枚烟头,下降到“烟头革命”开展半年时最多捡拾几十枚烟头,直至现在最多捡拾十几枚烟头,并在一些主要道路和街头广场实现“零烟头”的目标,初步实现了由“捡烟头”到“不扔烟头”,再到“消灭烟头”的跨越,城市道路保洁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记者手记:
2018年,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城区开展了捡烟头积分兑换物品活动,活动开展两年多来,效果显著,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烟头革命”的传播和带动,自觉地参与到延安文明城市建设中,城市环境改善显著。
小烟头,传递的是理念,展示的是城市形象,也在提醒我们要珍视环境。“捡烟头”,看似俯身低头一小步,实则迈出了优化发展环境一大步,点燃了延安文明城市建设的燎原之火,城市面貌从里到外焕然一新。看似捡起小烟头,实则拾起大文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人都是保洁员、个个争当五星标兵”,每一个市民都在为打造优美、宜居的环境作贡献。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树立“做文明市民,不乱扔烟头”的观念,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呵护自己的美丽家园。
排队渐成习惯了 记者 任琦
冬日的延安,在热闹的公交站点,总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映入眼帘,无论是赶时间的上班族,还是朝气蓬勃的学子们,又或是晨练结束的老人们,都自觉排队有序乘车,文明的乘车氛围让人动容。
28路公交车司机赵春艳深有感触,她表示,以前的人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尤其人多的时候,不管不顾硬往车上挤。“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乘客们不仅不会拥挤,而且不需要提醒,遇到老人、小孩、孕妇都会主动让座,感觉咱延安人的素质越来越高,越来越文明了。”
同样有这种感受的还有生活在延安多年的韩女士,年轻的时候嫁到延安,一住就是30多年。“以前没有私家车,出行主要是坐公交车,遇到雨雪天气,就犯愁了,车上挤不上去,又没有地方坐。”提起以前的乘车经历,韩女士感触颇深,“和以前比,现在好多了,礼让行人、排队上车、主动让座等都是好现象。”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延安市各类文明多措并举,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推动者。延安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通过对市民进行文明引导的方式,加大文明宣传力度。其间还组织了200余名志愿者,在市区人流密集的延大附院正门、东大街、育才学校、延河大桥、凤凰广场等主要公交站点,引导广大市民文明排队乘车,提升公共交通乘车秩序,进一步营造文明有序、温馨和谐的乘车环境。
与此同时,“文明礼让斑马线”“车让人人守规”等一系列志愿活动也在延安市蔚然成风。去年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及时有效地宣传文明行为,公交车上增加了一位疫情防控志愿者,有效引导乘客安全有序乘车。
“我们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开展了很多优质服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乘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公交车司机的文明用语、礼让行人等已经成为工作常态。”延安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卫峰介绍,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文明乘车,进一步巩固延安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除了体现在公共交通上,在延安市各公共场所,随处都能见到文明排队的现象,在枣园革命旧址门前,来自重庆的游客冯梅正在拿着手机拍照,她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延安了,提起延安的文明,每次都有新变化。“不管是买票还是乘车,大家都主动排队,不拥挤、不抢占,感觉延安人民的素质越来越高。”
还有商场电梯、电影院、小吃摊位等场所,总能看到市民们有序排队的场面。“咱延安现在创文成功了,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作为市民我也很自豪。希望以后咱们延安越来越好。”市民王先生说。
记者手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延安创文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努力与配合。排队礼让看似小事,其实是“大事”,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文明的重要性,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媒体宣传、现场管理、视频监控并与必要的处罚相结合,让市民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让社会在秩序化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和谐。
如今,人人自觉,人人配合,人人讲文明、懂礼貌,紧随其来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带给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样的新样貌我们为此感到欣慰,这样的氛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让文明排队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使自觉排队、文明礼让成为延安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闻推荐
近日,榆林化学超限设备制造厂最后一台烟气洗涤塔联合验收合格,标志着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和热解启动工程在现场制造的86台...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