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城”文化之旅

榆林日报 2020-11-25 07:08 大字

《榆林长城纪事》定边篇执行导演杨姗姗

2020年5月,我和张利峰、高辉、张瑞、高宇、杜方亮赴定边开启了《榆林长城纪事》最后一段的拍摄。延绥西路定边段是明长城36堡体量最多的一个区域,仅明代古堡就有十四座,加之宋夏城堡约有四十多座古堡遗址。且各堡间相距甚远,平均都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拍摄第一天,我们为寻找把都河堡在茫茫白于山穿梭了五个多小时。从此每天都是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九点回城,午饭总在中午一点以后。顶烈日、迎风雨,上山下洼,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有些排斥。《榆林长城纪事》承载着榆林长城历史文化,还将作为流传于世的文献资料,是我们传媒人精心打造的巨作。它的份量,以及前期编导们的出色更是让我“压力山大”。

随着一天天在各堡间穿梭,听着李春元和黄龙程两位老师讲述着这些营堡往事,我们探知到了潘仁美墓穴和柳树涧堡的神秘,知道了担担客和红英寺的趣闻,聆听了像戴辰父子、石彪等戍边将士英勇奋战的不朽传说和家国情怀。登上五里墩遥望宁朔墩下长城纵横交织的奇景,感知郑大墩战役的壮烈时似乎听到了安边起义胜利的欢呼!重返盐马古道、萧关古道,阵阵驼铃声再现蒙汉互市其乐融融的场景。长城斜倚,墩台雄浑,在欣赏砖井堡、三边堡蔚为壮观的同时,我们被古人超群的智慧和长城这座宏伟的防御体系深深震撼。所以在面对被雨水冲断路的石涝池堡,大家毫不犹豫地扛起几十斤的设备徒步爬山几十里,只为拍摄几个画面。采访途中没有任何叫苦叫累的声音,有的只是收获满满的充实和能参与这一重大项目拍摄制作的幸运。

穿过历史的沧桑,悠悠岁月风蚀了夯土城墙,却难以掩盖这一座座千秋之城的气魄与神韵。面对满目疮痍甚至早已流逝于风沙中的古堡旧址,我突然理解李生程先生30多年追寻长城的执着,也终于明白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与我们爬山上洼、从未叫苦、痴迷于长城背后想要保护长城及长城文化的良苦用心。

从小我就知道,我的老家是明长城36堡之一的威武堡,可之前它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地名。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同我一样,那些盘亘于这片黄天厚土千年屹立不倒的长城对他们而言就是一块“土疙瘩”。而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了解这些古堡遗址的历史文化,重塑长城在我们中国人心里的民族魂,这或许是我们《榆林长城纪事》真正的意义。

新闻推荐

“1+X”重点项目跟踪机制助力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本报讯(李西峰记者韩晓妮)截至11月17日,在“1+X”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的推动下,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累计完成神华榆林能源...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