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

榆林日报 2020-11-24 07:21 大字

李华

近代以来,张季鸾、杜斌丞、柳青、路遥等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从榆林走出,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文化的基因从来都不曾褪色。而这一切,离不开历代榆林人对文化的传承、对知识的渴求,更离不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与希冀。

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的教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建议,聚焦解决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十三五”以来新增学位约13.5万个;全面推开校长职级制改革,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未来教育形态,以及群众对孩子“好上学”“上好学”日益强烈的需求,均对榆林市教育管理、学校办学和教师队伍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只有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资源,才能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布局要规划好,既要依据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学校建设规划,还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中小学建设标准,将中小学建设纳入城镇的发展规划中并严格实施,确保城镇学校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学校要建设好,要依法为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学校建设不足的老城区或是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居住区,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的工作要做好,让学龄儿童都能够就近入学。班额要规范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加快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

唯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好学”问题。要厘清教育纵向权责分割,巩固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县区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要厘清教育横向权责分割,形成教育部门统筹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区域教育治理有效机制。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支持、指导、服务好民办教育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办学活力。要厘清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宏观治理体系,深化评价改革,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办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夯实业务基础、提高育人本领,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锤炼高尚品格。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加强与社会、家庭的沟通协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治、合力办学的良好格局。

新闻推荐

榆林184人上失信纳税人“黑名单”

本报讯(记者何艳艳)11月19日下午,榆林市召开2020年第四次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184人上了失信纳税人“黑名单”。发布会...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