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外交艺术 杨修元

滕州日报 2020-05-22 11:39 大字

古代国与国的较量中,外交斗争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斗争形式,对于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隋朝在与其它国家的交往中,十分重视外交来往,展现出外交斗争艺术,维护了隋朝大国的威严和形象,避免了外交交往中的尴尬,变被动为主动。

公元607年,六月戊子(十一日),隋朝炀帝杨广的车驾停留在榆林郡。炀帝想要出塞去炫耀兵力,径直进入突厥境内。担心启民可汗惊恐,便先派遣武卫将军长孙晟传达他的旨意。启民可汗接到炀帝的诏书,就把他所属的奚、霫、室韦等族的酋长几十人都召集起来。长孙晟看见启民可汗牙帐中杂草肮脏,打算让启民可汗亲自除掉,示范给各部落,以表示对朝廷的敬重,就指着帐前的草说:“这草很香。”启民可汗过去闻了闻,说:“一点也不香。”长孙晟说:“天子巡幸所到之地,诸侯都要亲自洒扫,修整御道,以表示对天子的至诚崇敬之心。现在牙帐内杂草丛生,我只说是留着香草罢了!”启民可汗这才醒悟过来,说:“我的罪过!能够得到为天子效力的机会,怎么敢推辞呢?只是因为边远地区的人不知道法度,全靠将军教诲我们了,将军的恩惠,是我的幸运。”于是拔出佩刀,亲自去除牙帐中的草。启民部族的显贵和其他部族的人都争相仿效启民可汗。于是从榆林北境,到启民可汗的牙帐,向东到蓟,全体突厥人出动,开辟了一条长长的御道。炀帝知道了长孙晟的策略,非常赞许。

公元608年,春季,正月,裴炬听说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思念他的母亲,请求炀帝派遣使者去招抚处罗可汗。二月,已卯(初六),炀帝特别派遣司朝谒者崔君肃,携带诏书过去慰问并谕示。处罗可汗见到崔君肃时态度很是傲慢,接受诏书时不肯起立。崔君肃说:“突厥本来是一个国家,中间一分为二,每年双方交兵打仗,打了几十年还不能互相消灭,其原因是明显的,双方势均力敌。但是启民可汗率领其部落的百万之众,卑躬屈膝,对大隋天子称臣的原因是什么呢?正是因为对可汗您的切齿之恨,不能独自制服您,而想要凭借大国的兵力,共同灭掉可汗您啊。朝中群臣都想接受启民可汗的请求,天子要是允许了,出兵就指日可待了。只是可汗的母亲向夫人,惧怕西突厥国被灭亡,每日早晚守在宫门,哭泣着哀求着,匍匐在地谢罪,请求皇帝派使者召见可汗,让可汗入朝归附。天子怜悯向夫人,因此派使者到这里来。现在可汗既如此傲慢,那么向夫人就是诓骗天子,一定会在闹市被杀掉,并将首级传示西域各国。天子发动大隋的兵马,借助东突厥的人力,左提右挈以夹击可汗,您的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为什么要爱惜行两拜之礼,而丢掉慈母的性命呢?吝惜说一句称臣的话,而使国家社稷成为废墟呢?”

处罗可汗听了此话,惊惶四顾,一跃而起,流着泪再三拜谢,跪在地上接受了诏书。之后,便派遣使者随崔君肃朝贡汗血马。

新闻推荐

榆林市邮政管理局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执法培训

本报通讯员崔明英报道近日,市邮政管理局根据工作实际,结合日常执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