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老榆树

榆林日报 2020-04-22 22:29 大字

胡成业

老家,深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是炊烟,是门前的大黄狗,是房前屋后那棵老树……

我的老家在陕北,一条小溪常年从村子的脚下流过,滋润着大地,滋养着生命,也绵延出悠长的记忆。

陕北的许多村名中都包含地理特征,如畔、峁、洼、梁、渠、岔等。我们村正好坐落在半山之腰,前有石崖,下有溪流,全村人又都姓胡,故先人顺势将村子取名为胡家畔。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痛苦回忆。生命的繁衍和延续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情。为此,旧社会胡家畔村的另一支系就主动另谋出路,向西迁徙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定居下来。以方位作别,同时寄托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族人将定居之地取名为西胡家畔。与之相对应,我们村便更名为东胡家畔了。

游子常思乡,牵挂似冰心。记得我在镇里上初中住校时,每到星期六下午,同学们都是一副“宿鸟归飞急”的迫切心情,我也会步行15公里山路回家。那时候虽然贫穷,但家是完整的、温馨的,是我心中的可靠归宿。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见各种坎坷,但是变故却会痛得让人无法承受。我上高一时,勤劳善良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无奈中,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人生一下子就失去了温暖、失去了居所,也更失去了方向!从此觉得家离我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模糊。

很多次我曾想过放弃自己的学业。是户家三叔帮我解郁结、纾困难,以他苦难的亲身奋斗经历来鼓励我不要向命运低头,要像蓬勃向上的大树一样坚忍不拔、丰满壮大!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又重返校园,读完高中、进入大学、毕业就业、娶妻生子,实现了从一个农村娃到公家人的破茧成蝶的逆袭。

户家三叔的话以物言志,简洁而深刻,说出了大树的本性。那是一种留存于骨子里的执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坚毅。

老家门前的那棵老榆树就是陪伴我一路成长的一棵生命之树——伟岸挺拔、昂扬不屈。

老榆树是在我家掏那孔土窑洞时,由父亲亲手栽种下的。随着我们兄弟姊妹的生长,它也长高、长粗,逐渐长成了一棵老榆树。在岁月的变化中,老榆树见证了我的父母双亲是如何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与不屈奋斗的,见证了我的父母双亲是怎样忍饥挨饿地拉扯我们渐渐长大的,也见证了我的努力和进取。

记忆中的老榆树是十分高大的,一个人很难抱拢它的树干,在大约2米高的地方分开两枝,各自向着天空舒展延伸。

在那四季更迭的岁月轮回中,老榆树不断地积蓄力量,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地奉献、感染着他人。它是我心中的“神树”!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的激励,就是一种对人的鼓舞,就是一种参天的力量。

春来,风吹万物萌。高大婆娑的老榆树自然也不甘于落后,优先闻到了春姑娘回来的气息。一夜春风竟然吹开了“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榆钱花,鲜嫩翠绿,宛若一串串绿宝石挂在了老榆树的身上,诱惑着敏感的味蕾。每到这个时候,父亲会轻盈地攀爬到老榆树上采摘榆钱,先挑一小枝花朵肥大的给我。我则迫不及待地摘几朵塞进嘴里,抢先分享老榆树的馈赠,感受春天香甜的滋味。

那时候,巧手的母亲会把采摘回来的榆钱用清水洗干净,与洋芋丝混拌在一起,蒸熟了给我们解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洋芋擦擦拌榆钱算得上是一道春天里的美味佳肴了。

盛夏季节,不管干旱燥热还是雨水丰沛,老榆树都会枝繁叶茂地顽强生长,树冠荫翳蔽日,笼罩着地面,像一把撑开来的大伞。辛苦劳作了一上午的父母亲,吃过午饭会来到树下纳凉。他们在树影斑驳的阴凉中很快进入梦乡,休憩满身的疲惫与困顿,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而我,有时也会躺在老榆树的阴凉下,在酷热中感受那一丝一点的轻松和愉悦。

哥哥初中毕业后给一个远房亲戚当徒弟学打铁,铁匠炉就支在老榆树下。一时间左邻右舍纷纷前来或修理、或购买农具。师徒二人的铁锤便抡得叮当响,树叶也跟着沙沙响,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俨然上演着一场欢快的交响音乐会。

硕果飘香的秋日,老榆树也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孤独的时间。我们一家人都在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没有人会理会老榆树。但它似乎并不计较家人对它的忽视,依然每天守望在那里,不是与鸟为伴,就是迎风起舞,还时不时地摇晃几下身躯,对我们早送晚迎,一副乐此不疲的样子,似问候,似欣喜,也似祝福家里一年有个好的收成。

小时候的冬天,老是感觉特别冷,寒风吹骨,严霜切肌,万物都进入了休眠状态。但也不时会有黑白分明的花喜鹊飞落在老榆树的枝头上,叽叽喳喳地高歌一番,打破了寒冬的沉闷,给那“寒风摧树木”的荒凉冬日平添了几分生机。花喜鹊与老榆树的对话,仿佛是在提醒和召唤着人们,享受冬闲时光的同时还要积蓄力量,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老树不朽,志在蔓发,我又何敢浪费光阴!老榆树那高大坚挺的身姿,似乎一直都在那里为我加油鼓劲,让我捧着书,硬是在老家的山峁通往未来的路上踩踏出一条长长的小路来。

村里通电那年,老榆树正好挡在通电线路的规划路径上,为了全村人的光明,它被砍掉了。砍倒的树干被人拿去做家具了,因其木质坚硬,是做家具的上好木材。我没有问父亲榆皮的去处,但我能猜得到,一定被加工成榆皮面,物尽其用了。

在榆林工作生活了这么多年,榆林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敬仰榆林人民心中的市树榆树,“忠勇、坚毅、大气、精细”,像极了故乡那棵老树。

一棵老榆树连接两地情,就像一张底片,老榆树定格了我的家乡,成为我心心念念的乡愁!又像是一种信仰——不惧干旱、不畏严寒、不吝奉献!激励我无论何时、何地、何境,成功与否,都要砥砺前行、持续奋进。

新闻推荐

榆林市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考核办法

本报通讯员杜芳春报道近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榆林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考核暂行办法》。考核办法针对各...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