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粮食生产又获丰收全年总产预计270万吨,有望蝉联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刘建坤王振荣报道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榆林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预计可达270万吨,再次刷新历史最高值,有望蝉联全省粮食产量第一名。
据预计,今年榆林市粮食总产量较去年增加4万吨。榆林市水果总产量198.7万吨,设施农业新增4.55万亩、总产45.8万吨,羊子饲养量10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7万吨、6.85万吨、6.7万吨。
粮食增产的背后,除“人努力,天帮忙”外,主要得益于耕地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在榆林市今年播种的1090万亩耕地中,流转土地即达400万亩;流转后的集中连片耕地大量采用节水灌溉、机械作业和先进生产技术,今年榆林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0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至64.7%。
近年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资源整合和经营主体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榆林市的乡村土地利用条件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截至目前,榆林市已有82.5%的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榆阳模式”成为全国首批推广的20个产改先进典型之一;通过“一户一田”和“三变”改革,由零变整的土地变成了“香饽饽”,北部草滩区喷灌可及的大片耕地每年租金由168元/亩上涨到520元/亩。
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主要农作物高产集成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在榆阳区北部的高标准农田里,马铃薯亩产量由原来的1.5吨增至3.5吨,玉米亩产量由0.75吨增至1吨,劳力、肥料支出和面源污染同比明显降低。
一批有资本实力、管理实力、技术实力的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正逐步成为榆林市农业生产的骨干。据统计,当前榆林市职业农民数量已达7216人,位居全省第一,另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8个,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增至4家。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还引来诸如中盛农牧集团等市外农企和职业农民来榆投资兴业。
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力推动着榆林农产品向着高产、优质、品牌化方向发展。今年榆林市制订了山地苹果、马铃薯等6个绿色农产品标准综合体,新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榆林市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和信用监管全覆盖,农产品检测合格率高达99.7%,创历史最高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闫斌)“城市微光·体彩开跑”2019陕西城市定向赛榆林站日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定向运动爱好者参...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