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长考”不停步 榆林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综述

榆林日报 2019-11-27 12:36 大字

文明引导员引导市民通过斑马线。本报记者刘继远摄

本报记者 徐子昕

榆林,塞外驼城、能源新都,文明脉络源远流长。

一部榆林史,横贯数千年,文明之光从未阻断。从最初的蛮荒古城,到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手擎仁义礼智信的火把,一路从蒙昧走向了开化,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考”在即,每个榆林人不仅是参与者,更是主人翁,380万榆林人民共同用双手托起一座城市的“文明梦”,也折射了他们平凡人生中善与美的光芒。

上下一心——

奏响全民创建乐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自2014年11月榆林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文明一词仿佛是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每个人崇德向善,用行动引领文明风尚,铸就城市精魂。

一场创建攻坚战,就此打响。几年间,从上到下,从老到幼,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这座城市的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

榆林市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创建、负总责,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以上率下,强力推进;各部门、单位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有效保证工作顺利推进。榆林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创建体系,指标分解到点、责任压实到人,保证事事有人、人人有责。

“周查、月督、季测评、年考核,榆林市认真督查、积极整改、查漏补缺……我们矢志不渝,坚持走在‘创文’的路上。”市创建中心主任常伟说。在驼城大地,“做文明有礼榆林人”的理念早已成为榆林人民的共识,全民积极行动,热情创建。在马路上,人们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车辆慢行、礼让行人,文明引导员维持秩序,帮老携幼;在各志愿服务岗亭,小红帽们热心助人、助困扶危,将爱心散播到每个角落;在十字路口,寒风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认真维持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安全顺利出行;在街角巷道,环卫工人们一遍遍仔细清扫垃圾,不留死角……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最具分量的金字招牌。380万榆林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投身其中,为一个共同的梦想昼夜兼程、奋斗不息。

以人为本——

谱写精彩文明华章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网民纷纷建言献策。

榆林创文宗旨是“以人为本”,既要全民参与,又要全民共享。为此,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接力赛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展开。

城市更宜居。榆林市不断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加快道路桥梁建设,陆续打通一条条“断头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成排水管网、供热管网,建成大型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建公园、广场,创建园林单位、宜居小区。

市民生活更便利。建成榆林市民大厦,缩短审批时限,压缩办事程序,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开通“12320”卫生计生服务热线、“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各类热线,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建筑总面积22万余平方米的“三馆”正在火热建设中,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将全方位、多角度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金名片”。

群众生活得保障。榆林市为解决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仅在2019年就投资16.6亿元新建学校16所、改建学校11所;探索首创“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尝试把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融合,逐步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努力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环境更美更安全。榆林市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固废、生态、安全、节能减排、环保能力”等工程,烟煤污染得到治理,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噪声扰民基本消失,良好的空气质量使“榆林蓝”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

崇德向善——

翻开文明榆林新篇章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榆林不断深入开展“榆林好人”和“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并积极向全国推出“榆林好人”。榆林市民营企业家方光玉每年出资100万元,10年累计出资1000万元,设立“榆林市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榆林好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慰问帮扶等活动,对包括美德少年、美德教师、诚信商户、最美医生、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类“榆林好人”进行奖励。截至今年7月底,榆林市累计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52人和1个团队、全国十佳美德少年1人,陕西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34人、“感动陕西人物”4人、“陕西好人”91人和3个团队、最美陕西少年9人、陕西省文明小公民和文明好少年31人、陕西美德少年4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23人、“榆林好人”及提名奖获得者1857人。

35年致力于聋哑儿童教育的“中国式莎莉文”杨钝,用爱心打开聋哑儿智慧天窗的马小琴,5年累计送出700万份爱心早餐的“爱心香粥发起人”贺军,从激流滚滚的黄河大浪里救出83人的“黄河最美船工”任凤祥,被誉为“父亲的眼睛,母亲的双手”、多年来坚持照顾患病父母的段红艳……越来越多的“榆林好人”被挖掘出来,作为道德标杆不断影响着更多人。

在这些身边好人们的示范带动下,榆林市19.64万人宣誓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承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精神,为建设文明美好社会贡献力量。目前,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总时长已达560多万小时,生动绘就“数万志愿者,一座文明城”的美丽画卷。

文明,让城市更具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林将更加从容、努力地前行,文明的种子会在驼城大地继续播撒,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榆林城市精神的最深处,让这座“文明之城”绚丽多彩。

新闻推荐

普通车辆及客货车ETC推广安装消息

从交通运输部门获悉,从2020年1月1日起,未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用户,不再享受原则上不小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