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 保护榆林古城
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雷亚成
榆林古城具有6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重要的九边重镇,是目前陕西省内规模仅次于西安的明代城池,也是长城沿线唯一保存完整的砖砌军事城垣和要塞。古城占地面积2.14平方公里,古城内主要有7个方面的文化旅游资源:一是古城墙。包括古城墙、城门楼、瓮城、城楼等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古城城垣周长6789米,城墙高度约12米。二是明清建筑古迹。榆林老街长2182米,由南向北矗立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古楼,与城北的镇北台、城南的凌霄塔遥相呼应,形成了南塔北台、六楼骑街的建筑风貌。沿街分布的骑街牌楼,融汇了15世纪以来整个陕北地区的现存古建筑中的最高建筑艺术。三是明清四合院。榆林城区曾有明、清住宅四合院近千座,这些庭院胡同、楼台牌坊和北京非常相似,被誉为“小北京”。目前,保护较为完整的四合院约有37座。四是古寺庙建筑群落。在历史上最繁盛时期,古城内有庙宇50多座。现保存较完好的有戴兴寺、香云寺、圆觉寺、洪济寺、老爷庙“四寺一庙”的古刹建筑群,以及位于普惠泉西山寿宁寺内的梅花楼和城东的无量寺。五是古城巷道及字号店铺。古城内有95条巷道,每条巷道各具风情,名称文化内涵丰富。如:曹辣肉巷、李学士巷、砂锅巷、豆腐巷、吕二师巷等。此外,榆林古城在多年的蒙汉互市中商业发展也比较繁荣,城中字号林立,“七十二行”俱全,清末到民国年间,比较知名的字号就有100多家,如边商行、制毡行、麻绳行、银匠行等。六是民俗文化。榆林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融合、宗教文化氛围浓厚、民间艺术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秧歌、榆林小曲、陕北民歌、剪纸、陕北说书、唢呐腰鼓等。七是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史上,曾涌现出如:张德生、杜斌丞、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柳青、张季鸾、李鼎铭等一大批革命先驱,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9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榆林古城保护建设服务中心,负责统筹谋划和实施榆林古城的保护建设工作。2018年10月《榆林卫城保护规划》完成国家文物局审批,年底《榆林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上述两项审批的通过为古城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也揭开了古城浴火重生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更应注重加强古城的保护。
一、交通体系梳理。1.机动车通行体系:①充分利用榆林古城内外已形成的便利发达的交通体系;②调整南城门南侧的榆阳路段为下穿,将上郡路于凌霄塔南改道向西,与肤施路相连;③保留东城墙上四寺一庙区处的豁口、北城墙正对东岳南路和宁安巷的豁口;④将正对广榆路的北城门、东城门瓮城设为紧急机动车通行出入口,换乘轻型交通或步行入城;⑤结合驼峰山西边缘断崖、坡坎地段设置北、中、南三个分布较为均匀的停车场,设置随着地形婉转起伏的机动车行道,作为古城内中、东部地段的南北向主要机动车车道;⑥将大碾房中巷、人民东路、曹辣肉中巷、芝圃巷、普济寺巷更新设置为古城内中、东部地段的东西向机动车行道,与南北向主要机动车行道相交。2.轻型交通体系:①结合对城墙沿线地块的整治,形成环城墙内侧一周的轻型交通道路体系;②将老街设置为古城内南北向轻型交通主干道,与环线相连;③结合东西向巷道,形成古城内轻型交通网络。3.景观步道:①历史街区内的鱼骨巷道;②城墙内外绿地、城墙遗址公园、驼峰山景区、鸳鸯湖景区等地段内的景观步道。
二、灾害风险控制。1.火灾:①应于古城内中部择址建设榆林古城消防站,建立健全机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②消防站建设应急管理中心与监控中心,及时发现火情迅速处理;③建立并完善火灾监测制度,聘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消防规划,建设监控设施体系与火灾报警系统,尽量将火灾扼杀在始发阶段;④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有效解决各类火灾;2.滑坡:①边坡加固、地形修复;②在断崖、坡坎等高程突变地段,建设多层停车场库,解决停车困难的历史难题,并在建筑物上部覆土建设绿地、修复东山地形。
三、思想意识激发。古城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古城保护发展要以居民的生存需求、发展要求、公平诉求为导向,以和谐、包容、活力为目标,尊重公众对古城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古城具有现代“装备”,让居民在古城内住得方便、住得舒心。要在有利于古城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发展适宜产业,增加就业。要探索建立对古城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所有权人的补偿机制,让老百姓在履行保护古城义务的同时,切实享受到古城保护的实惠。
四、法规政策落地。加强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实施分层次、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不同价值、不同用途的古建筑,分别提出整体保护、外观保护和局部保护的要求。防止过度扩大保护区域的问题,对破坏古城的违法行为采取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要发挥政府在古城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都要立足于保,而不是拆。同时要加强古城保护的“软投入”,探索建立古城保护的补偿机制,趋利避害的关键是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
五、搬迁与改造并行。结合整个榆林城区的发展规划与建设,逐步迁出古城内公共产权的机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对古城环境、风貌有影响的机构单位,逐步将古城提升为生态古城、民生古城、人文古城、魅力古城,发展成为游居相宜的榆林古城!
榆林古城保护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充分展示榆林古城600多年的历史及文化,必将再现塞上榆林大漠雄风。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著名专家的精心策划下,榆林古城将以更加美丽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为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康志峰刘彦鹏)“云剑”行动以来,榆林市佳县警方广辟信息渠道,多策并举全力展开追逃工作。近日,木头峪派出所民警在山西...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