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小村致富路

榆林日报 2019-08-23 18:52 大字

本报通讯员陈婷婷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们村子现在的好日子。”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村支书徐候心说。

多年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大力加强农网升级改造,帮助榆林农村解决用电难题,让广大农民朋友们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受电力因素的束缚和影响,极大地支持了榆林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酸梨海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电力不足没水浇灌

酸梨海则村是一个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村子,当地人养羊一般都是放养,而不是圈养,羊吃草爱拔根,影响当地治沙育草。村子本就处于荒漠地带,人员居住分散,由于干旱村民不敢多种地,靠养羊养鸡和外出打短工勉强糊口。

针对这个情况,徐候心鼓励村民们种植大棚蔬菜,把羊圈养起来,改变以前牧业占比重、农业单一的现状,但是这个想法却遭到不少村民的反对。村民们觉得徐候心的想法很天真,他们放羊放惯了,也习惯于传统种植,大棚蔬菜听着好听,但是哪有那么好盖,要花钱不说,没水灌溉这可是个大问题啊!

徐候心没有放弃,他带头给自家盖起了大棚,把羊圈起来。大棚是盖好了,羊也圈养了,可是每天的劳动量剧增,而且没水浇灌这个大难题让他的大棚蔬菜种植像是空中阁楼。

村里只有30口灌井,由于电压低,到了灌溉的时候,最多只能同时带动3口井,平时因为排队浇地的问题,村民之间没少干仗。为了让田地吃上水,村民们晚上不敢睡觉,就为了等晚上轮流排灌的时间。村民们说,起早贪黑、吃苦受累都不怕,最怕的就是没水浇地啊!

农网改造让村民致富

2007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为村里架设了10千伏线路一条,眼看着用电难题要解决了,徐候心主动和供电公司签订了第一个高压供电合同。

10千伏线路的架设解决了灌溉用电难题,徐候心的大棚蔬菜种植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纷纷响应,陆续的,家家户户盖起了大棚,农用灌溉再也不用熬夜排队了,一时之间,酸梨海则村村民对种植燃起了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传统种植加大棚种植的致富浪潮中。

短短三年间,村民们开荒三千亩地,大片的荒漠被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大棚种植规模年年攀升,多种多样的种植物在这片大漠生根结果。

村民们干劲满满,农网改造也在不断攀升,2011年到2012年更是将农网改造到户,电力的发展让村民想要致富的心没有了束缚。

除了传统种植物土豆之类,村民们种起了香菇、葡萄、香瓜和苜蓿等农作物,电强了,浇水不成问题,大棚蔬菜种成了,村民腰包鼓了,不少村民购买了铡草机,羊群圈养也因电力充足得到了实现。

村民们吃上了自家大棚种的新鲜蔬菜,当地也不再依赖外省输入的蔬菜。农网改造给酸梨海则这个位于沙漠地带的村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潜力。

稳定电力是发展定心丸

2012年,徐候心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打造特色种植村,通过去山西等地实地考察,他决定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草莓,打造特色采摘基地。

徐候心带头建起了草莓大棚,他种植的草莓形状饱满、色泽艳丽、口感香甜,当年收益就达到8万元。第二年,村里就有七八户“大胆”的人家跟着建起了草莓大棚。

然而,考虑到未来大棚草莓的大规模种植,目前的农村电网无法满足以后的用电需求。

为避免因灌溉不及时而导致受旱、减产,2013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进一步加强对酸梨海则村农网升级改造,新增变压器28台,增容4600千伏安,改造10千伏线路16公里、0.4千伏线路64公里,投资900多万元,一举解决了该村用电难题。

初种草莓的几户人家都有了好收成,供电的不断可靠也给村民吃上了定心丸。随后,草莓大棚如雨后春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到300余座。

目前,酸梨海则村50口农机灌井可以同时运行,电力的可靠稳定让村民们享受到滴灌、喷灌、点灌这些不同的浇灌方式,而酸梨海则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旅游村。

新闻推荐

榆阳区普惠泉社区爱心义诊在乡间 志愿服务暖人心

本报通讯员李宁摄影报道近日,榆阳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普惠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联合辖区共建单位普惠泉社区卫生服务站...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