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生意返乡任村支书 他让经济空壳村“重生”

三秦都市报 2019-08-12 03:07 大字

小时家贫,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柏盖梁村村民高治宏16岁便成了一名“揽工汉”,十多年间,从小工到建筑公司老板,高治宏成为了柏盖梁村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之一。2014年村两委换届,村里的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状况。没有丝毫犹豫,42岁的高治宏放弃了蒸蒸日上的生意,毅然回到村里参选村党支部书记并获选。

“早年间,我家是村里最穷的,我深知大家的不易。现在我的生活好起来了,我应该回来做一点事。”回忆当初,高治宏这样说。当选后,高治宏把在二楼的村党支部书记办公室搬到了一楼,“这样上了年纪的村民来找我就更方便了,也让我能脚踏实地地为村里做一些事。”

建新农村:111套新居安置484人

上任伊始,高治宏挨家挨户倾听村民想法。面对落后的村基础设施,高治宏点燃了上任的第一把“火”——建设新农村。“把居住在山梁上的村民移出来,移到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三鱼路沿线。”高治宏的态度坚定。

建设新农村的设想一经扩散,村里赞成和质疑便不绝于耳。在山上住惯了、穷怕了的村民最怕折腾;经济基础好、有眼光的年轻人却希望早日搬出。高治宏和村干部、部分党员挨家逐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帮他们分析利弊,打消思想顾虑。经过一个多月耐心的工作,建设新农村一事获得整村人全票通过。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严把质量关,高治宏日夜守在工地上,与村党支部和在村党员分工负责,成立了义务协调组、党员督查组,协调施工建设,严把财务和工程质量关。

“新农村建设期间,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晒得黢黑不算,5个月瘦了14斤。”说起高治宏为村上的事情不仅垫钱贴钱,而且丢下城里的生意不管,高治宏的妻子满是抱怨,“没办法,他一心扑在村里的事务上。”

2016年10月,柏盖梁村111套新居建成完工,单套建筑面积192平米,每平米工程造价仅为505元,安置群众111户484人。随后,高治宏带领“两委”班子又陆续对三鱼路沿线群众住户进行了旧居改造,新建生产生活道路,全面实施村域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彻底改变了柏盖梁村群众“生产生活难”的老大难问题。

“三变改革”:村集体收入达到200余万元

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让村民有长远发展的产业,摆在了高治宏的面前。

正当高治宏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筹莫展的时候,榆阳区如火如荼的“三变”改革一下子让他找到了方向。

2017年6月,柏盖梁村的“三变”改革正式启动,当年11月,村上成立了柏盖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股东大会上高治宏全票当选理事长。

为了发展集体产业,高治宏带头垫资15万元,共筹资45万元建成塑料拱棚100座;争取区上产改奖补项目资金,改造高标准农田500亩,并通过电商平台打开了村里农产品的销路;引进光伏扶贫项目,建成300千瓦光伏电站;新修高标准农田500亩种植优质牧草,发展肉绵羊、黑土猪养殖。

一时间,柏盖梁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后,全村耕地、林地、荒山等所有资源都进入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户(贫困户)”的发展经营模式,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0余万元,贫困户中11户26人顺利脱贫。

最大成就:掀掉村里的穷盖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高治宏被评为市级扶贫先进个人、区致富带头人;2017年被评为市级综合改革先进个人、区级脱贫攻坚工作优秀个人;2018年被授予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十大创业模范带头人”,被评为省级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柏盖梁村也从南部山区的人口空心村、经济空壳村蜕变成为榆阳区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点村、示范村和标杆村。

高治宏说:“当了这个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我才觉得自己长大了。人的一生并不是有了多少钱就有了多少成就,能够为村民干些事情,真正把柏盖梁村这个穷盖子掀掉,就是我现在追求的目标。”

本报记者刘美

新闻推荐

于闹市幽静处顿悟

邱战峰值周末,顶着碧空明媚的榆林蓝,迎着和煦湿润的夏日风,和5岁的小儿子游走在榆溪河畔滨河公园,领略满眼景色,共享天伦之乐...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