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煤海 奉献青春 记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青年矿工群体
李新永(左一)在检修机械设备 白玉军在切割钢材王海在检测电流
文图/本报通讯员倪超全
核心提示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考考乌素河畔的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有一群年轻的矿工,他们扎根在煤海,实干在地层深处,用坚韧的毅力、艰辛的付出,披荆斩棘,在广袤深邃的煤海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李新永:恪尽职守树榜样
李新永,长年扎根在矿山。在井下,他可以十几个小时在设备维修第一线进行抢修。年纪不大的他,却早早地白了头。高大的身躯,也显得有点驼背。
2011年,运输机出现断链事故,刚刚升井的他带上工具来到井下进行抢修。他用钢丝绳一头牵引住断开的链子,另一头固定在机头,把底链拉出。当断链头被牵引到机头时,3个小时过去了。拆卸旧刮板,安装新刮板,又3个小时过去了……当运输机重新转动起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10时,此时已是他入井作业的第18个小时。
2014年,14205综采工作面进入过沟开采段,工作面漏风,中部顶板淋水大、破碎严重。李新永每天下井组织生产,利用自己多年练就的过硬操作技术,亲自开煤机、调支架。全队人在他的带领下攻坚克难,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
2016年是搬家倒面最频繁的一年,也是李新永最困难的一年。工作面推进长度短,淋水大,顶底板酥软,顶板压力大,设备问题多。面对困难,他因地制宜,重新设置排水系统,大胆创新,采用底板台阶式割煤法,在工作面地板凿出人工水沟,实行煤水分流,最大限度减少煤质水分及灰分,实现开采安全效益双丰收。
由于表现出色,李新永获得第五届“榆林好人”提名奖和“最美神木人”称号,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技术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2018年被评为陕煤集团劳动模范等。
白玉军:躬耕煤海展风采
白玉军是公司2018年度劳动模范,多次获得公司“四优”共产党员、技术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7年9月,综采一队推采工作面时,恰逢持续阴雨天气,给工作面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地质裂缝流水及地面雨水冲向工作面机头机尾,形成了两处长50米、最深处达0.6米的水塘,且积水面积不断扩大,列车机头面临失水风险。当晚跟班的他组织职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抽排水作业,并跳入没膝深的冷水中,拉着近百斤重的大泥浆泵朝浊流中心挺进,最后大股泥浆浊流从排水管道排出,终于完成了工作面控水。
工作中,白玉军时常连续十几个小时摸爬滚打在井下。他结合采煤技术员的实时矿压检测、工作面老塘出水等状况,对末采面岗位作业进行统一协调,明确各班组责任,定时检修和清单式保养,减少设备运行故障,避免了一小时以上的机电事故,使末采面做到循环不掉、产量不减,平稳高效地完成了末采推进。
王海:实干担当是本色
“生产正常不正常,就看王海在不在,只要王海在,一切都不是事。”这是同事们对王海的印象。
从事矿井维修电工的王海,面对建矿初期故障频发的状况,他整天吃住在值班室,摸索出原煤运输系统机电设备故障规律,积累故障处理经验,为公司原煤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贡献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中,王海的身影总是频繁出现在“脏、苦、累、急、难、险”的最前面。在他的带领下,机电设备不论日常检修或集中性检修,都按照计划进行,原煤运输系统机电设备综合完好率逐年上升,机电设备故障率逐年下降,开机率保持在99.5%以上,区队从未发生过一例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
王海在机运队推行设备包机包片、机环双检等工作机制,将原煤运输系统开机率提高到99.5%以上;推行“三班检修三班生产”机制,使得生产检修双丰收;推行区队“三级”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实现了薪酬科学合理分配;建立完善区队节支降耗、降本增效方面的相关制度,大力开展“全员创客”工作,不断挖掘降本增效巨大潜力,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躬耕煤海,他们用坚毅和奉献奋斗出了不悔的青春;辛勤耕耘,他们用执着和决心创造出了煤矿的奇迹。像李新永、白玉军、王海他们一样,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诚、热情和敬业彰显着他们对采煤事业的无限热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敬业奉献之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满孝永报道近日,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制定出台《榆林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自2...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