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探寻石峁与世界上那些神秘的面孔

陕西日报 2019-03-21 07:18 大字

“皇城台”出土的骨笛、骨哨(2月20日拍摄)。

“皇城台”出土的骨针,最细的直径不足1毫米(2月20日拍摄)。本组照片由本报记者刘强摄

本报记者沙莎

2019年2月20日,陕北的寒冬还远远没有消散。前一夜的大雪虽然一度使高速公路封闭,但雪后天晴却使得一切更加透彻而美好。

我们从榆林驱车100多公里到达神木,这座因煤而富足的城市现在更因为有了石峁而有了不同的色彩。穿过城市,伴着秃尾河一路来到高家堡镇。这个镇子现在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格局,而在它身后的山上就是石峁。

从洞川沟沟底,沿一条扩建中的道路驾车攀爬,经过一段护坡石墙,半山腰上一个高大的砌石台地和随风飘扬的考古队旗帜就映入记者眼帘。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皇城台”——石峁遗址的核心区,也是联合考古队正在发掘的工地。“皇城台”底大顶小,呈“金字塔”状,四周包砌了多达9级的层阶状护坡石墙。这里是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核心分布区。

“从结构来说,它是类似于金字塔形的一个大型台体,上面分布了大型宫室,青铜、占卜等重要祭祀或手工业生产有关的一些遗存,应为高等级贵族或‘王’居住的核心区域。我们形象地说它就是‘王的住所’。”邵晶介绍说,“这座金字塔形的皇城台遗址,在功能和结构上与古埃及用作陵墓的金字塔区别较大,但和美洲玛雅文化的金字塔有许多相似之处。”

新发现的30余件石雕出土于石峁“金字塔”旁边大型台基南护墙墙体倒塌的石块内,有一些还镶嵌在南护墙墙面上。

在考古队的库房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些石雕。它们内容各异,分为符号、人面、神面、动物、神兽等,有一些画面长度近3米。

“这多像玛雅的图腾柱啊!”有参观者脱口而出。

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比较显得更为严谨。他们在良渚遗址、二里头遗址以及三星堆遗址中都找到过与石峁相似的图案。特别是那些夸张而神秘的面孔,让人根本就分不清它们到底来自哪里。分布于中国大江南北,甚至远在美洲的面孔竟然与石峁的面孔有如此巨大的相似,难道4300年前,石峁人已经有一张全世界都熟悉的面孔?

石峁的每一次发现都炫目异常,每一处发现与发现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又都彼此孤立。石峁就这样被摆在历史空场,吸引着每个人进行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探秘。

新闻推荐

这9家单位可“放心消费”

本报通讯员郭龍臻摄影报道3月14日,榆阳区首批9家“放心消费单位”授牌仪式在世纪广场举行。活动的开展,旨在以点带面、示范...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