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气象知识 关爱特殊人群 气象科普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在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
在手语老师配合下,志愿者向学生们详细讲解气象知识实习生 张晗 摄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3月15日,榆林市气象局、榆林市气象学会举办了气象科普纪念活动月启动仪式,该仪式在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举办气象科普纪念活动月的目的是为了大力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增强特殊人群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意识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是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2019年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
3月15日下午,榆林市气象局、榆林市气象学会带领志愿者走进了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榆林市气象学会负责人刘慧敏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世界气象日的相关知识及本次科普活动的精彩内容。
“这次选择到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宣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群体是经常容易被忽略的,而我们气象学会的任务就是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气象学会负责人刘慧敏告诉华商报记者,“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气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普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
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贺成贤表示,这次气象局的气象趣味科普进校园活动,对于特殊学校的孩子尤其是这些聋哑孩子,使他们大开眼界,从展板和实物演示都使他们获益匪浅,增加了他们面对自然灾害自救的意识。贺成贤呼吁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能够走进特殊学校,给予特殊人群更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华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图文展区前,气象学会的志愿者在手语老师配合下,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各类气象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特别是结合陕北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重点解读了雷电、暴雨、冰雹、干旱、霜冻等常见的气象灾害,以及青少年如何加以防范。
最后,蓝马甲志愿者们将精心准备的气象科普用品、益智玩具、文体用品及生活用品赠送给了全校学生,送上了气象人的一份心意。
榆林已建成校园气象站14个
榆林市气象局、榆林市气象学会联合组织全市气象部门开展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围绕2019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展现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宣传气象文化,增进全社会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和理解,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站在气象日“大舞台”的中央,享受气象现代化发展成果,让大众理解气象工作、关注气象工作、支持气象工作,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榆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上,属于气象灾害频发区,高温、干旱、暴雨、雷电、冰雹等几乎每年都有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气象灾害有加重的趋势。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向大众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提高防灾意识、掌握防灾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气象科普已纳入《榆林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市科普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建成校园气象站14个、科普社区9个、气象科普馆3个,气象科普硬件网络逐渐形成。
榆林市、县、区气象部门在每年年初都要根据本地情况研究制定全年的科普宣传方案,市气象学会将此作为重点工作,指导全市气象科普工作有序开展。针对陕北地区冬春多干旱、夏季多强对流的天气特点,在灾害性天气易发时段之前,全市“蓝马甲”专业气象科普队伍就开始为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有针对性、趣味性的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关注气象、受益于气象。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实习生 张晗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李源通讯员陈向波)日前,榆林二院骨科医院一病区成功实施榆林市首例强直性脊柱炎截骨矫形术,让一位35岁男性患者矫...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