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优化榆林营商环境

各界导报 2019-03-01 01:36 大字

□ 记者 李荣 高三宝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如何进一步优化榆林营商环境?在日前召开的榆林市两会上,营商环境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营商环境要以“法”为支撑

“营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立法方面对不作为、虚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规定不清、界定不明,尚未完全树立以人为本、立法为商的理念。”榆林市政协委员李瑞华建议,应加强榆林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框架,让相关政策更为具体化、更具指导性。

如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李瑞华认为,要对涉及行政执法的所有行政权力进行梳理,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压减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广网上办理业务,严格清理滥收费。

打造诚信公平经营环境

“榆林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主动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个别工作人员不愿意主动到基层服务,工作态度存在‘生、冷、硬’,办事难、办事烦、办事慢现象依然存在。”谈及营商环境,榆林市政协委员马军虎认为,有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诚信认识不足,导致招商引资中盲目承诺后期无法兑现,有的部门甚至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小微企业和规模企业在政策上不能公平对待,导致政府信誉受损。

如何打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马军虎建议,要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对招商引资企业的承诺,只要符合政策规定,要予以兑现。无法兑现的,给予相应补偿或登门解释;要强化监督问责培育,开展机关作风“庸懒散慢乱”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期待出台政商交往制度

“政商关系边界要有定位精准的规则,度的把握不能靠个人,要靠规则、规定。”榆林市政协委员杨宝军认为,由于缺少政商交往的制度规范,很多领导干部为躲避麻烦不作为、懒政怠政,不愿与非公企业家打交道,从之前的“乱作为”变为“不作为、懒作为”。

如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杨宝军建议,政府要出台规范和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实施意见、行为准则,加强问责力度,防止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要完善领导和相关部门定期走访非公企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家诉求表达、建言献策的长效制度安排和常态工作机制,畅通非公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渠道。

新闻推荐

樊金鹏委员用好资源发展全域旅游

本报记者宋炜摄影报道榆林是陕北革命的策源地,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榆林大地上的历史革命事件,产生了众多的...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