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新视点 “微光”下的调解

陕西日报 2018-12-21 07:21 大字

本报记者马黎见习记者甘泉

前不久,被告白某在约定的时间内将30万元调解款全部打入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账户,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圆满解决。

这是一起普通但不寻常的案子。11月6日19时左右,榆阳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正在审理案件,突然,审判庭停电了。

“葛法官,眼看一下午的辛苦调解就要出成果了,可是现在停电了,看来我们只能改日再调解了。”原告段某失落地说。

这毫无征兆的“侵袭”,让当事人感到很无奈。

“这个案子我们花了这么多功夫,你们一趟趟地跑也不容易,不能再耽搁了!这样吧,我们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亮继续调解。”葛法官说。

段某是一起建设工程负责人之一,其负责的建筑公司作为分包方为白某完成工程后,白某仅支付了部分工程款,剩余工程款一直未予支付,故段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承办法官在审理中发现原告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工程量,被告也对很多工程量不予认可,考虑到原告完成工程属实,应当获得工程款,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葛法官决定为双方组织调解。

黑暗中,仅有的几束光是那么微弱,甚至无法看清每一个人的脸庞。法官一边举着手机,一边耐心地与原告、被告双方沟通着,旁边的书记员也在微弱的光照下认真地手写着调解笔录。整个调解场面似乎少了一份往日的严肃,但却增添了更多温情。

时间过去了快1个小时,案件还在调解中,突然,被告倏地站了起来,审判庭再次陷入寂静。只听被告激动地说:“葛法官这么真诚辛苦地调解,让我感动,就按法官的调解方案来。”这时,法官和原告方负责人同时抬头,三方相视一笑。

20时10分,书记员手写好调解笔录,原告、被告在调解笔录上签名捺印,长达6个小时的调解圆满结束。临走时,被告握着葛法官的手感激地说:“葛法官,您真是一位真正为民服务的好法官。”一起棘手的案件圆满解决。

新闻推荐

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

本报记者王婷通讯员郝科伟报道近日,“和教育杯”第十届三秦父母大讲堂之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走进榆阳区望湖路社区,社区居民家...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