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温情似故人

榆林日报 2018-12-20 09:11 大字

邢波

记得多年前考公务员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我:“国家公务员哪都招,你为什么要报考榆林的公务员呢?”我当时就自豪地告诉他,早在上小学的时候,从地理课本上我就知道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知道了世界第八大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知道了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

小时候,因为经济条件所限,家里仅有的几本《花和尚鲁智深》《小霸王孙策》《桃花姑娘》小人书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拿到新书的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语文、历史、地理等书都看上一遍,然后去拿姐姐的书看,实在没什么书可看的时候,我就看《新华字典》、看地图册。

因为爱读书,所以也特别珍爱书。上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步行六七里路去学校。有一次放学时,天空下起了雨,怕把书淋湿的我就把书包抱在怀里,而同行的小伙伴都把书包顶在头上。中考那一天,考完了,解放了,同学们嗨翻了天,都把课本从窗户扔了出去,发泄着心中积压已久的压抑。看着教学楼后面满满的一地书籍,我蹲在地上把书一本一本捡起来,拿回家中。大学毕业那年,许多同学支起书摊,把自己大学期间的书本卖掉了,而我却舍不得陪伴了自己四年的书本,把它们一本不少都带回了家。

面试后,最终我如愿以偿,有幸从一千多名竞争者中,成为了最后的二十五分之一,成为了一名榆林人。初来榆林的日子,远离父母、远离故土、远离同学,那种举目无亲的落寞,特别是每逢佳节的孤单,让我真正体味到了唐诗里“举杯邀明月”的落寞和宋词里“起舞弄清影”的感伤。在这段最难熬的日子里,是诗书充盈着我的生活,安顿着我的心灵。

读书的时候,我喜欢一字一句地去斟酌、去思考。我一直认为,只有静下心来,仔细地品味、沉思、咀嚼,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真情况味和意味悠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读书里的文字,更是读生活、读品味、读人生。三更有梦,一本红楼做枕,听羌管悠悠霜满地;午时无眠,一卷西厢为伴,看庭前簌簌花雨落。彷徨的时候,一本《人生论》,让我豁然开朗;烦躁的时候,一本《瓦尔登湖》让自己顿时安静下来。

读书让我渐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开阔了视野,进而放飞思绪,在书的海洋里天马行空、恣意遨游。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解答了疑惑。比如,读高鼎《村居》诗句里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知道这里的“纸鸢”指的就是今天的“风筝”。那么,李白诗句里的“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杜甫的“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以及李商隐的名句“西楼一夜风筝急”等诗句里的“风筝”,难道也是今人语境里的“风筝”吗?直到后来读李延寿的《南史》,才知道原来唐人诗句里的“风筝”和今人语境里的“风筝”完全是两码事。这些唐人诗句里所谓的“风筝”,又称“铁马”“风琴”“风马儿”等,实际上是悬挂在殿阁塔檐下的金属片亦或檐铃,风一吹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悠扬空远。诗人司空曙甚至为这种“风筝”写了一首诗:“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听人高论,不如坐下读书。多年以后,回望自己三十多年走过的路,是诗书一直不离不弃、陪伴左右,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幸福。是诗书,搭建了一阶阶进步的台梯,指引我一路攀登,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以我们每一个人为圆心,那我们每一个人之间画出来的圆随着地域、时域的变化,交集会越来越少,以致全无。只有诗书,一直像一位温情的故人,陪伴着我的成长,关照着我的精神世界,陪着我风雨无阻、一路前行。

新闻推荐

霍英杰:武艺精湛 全能兵王

霍英杰在训练间隙人们说:给他一只长臂,他就能降伏火魔;给他一架云梯,他就能救民于水火。每一次接警出动,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