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绿色梦想种下执着担当 记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最佳选手郝冲

陕西日报 2018-11-07 06:43 大字

本报记者李妮

“树活了,沙退了,人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榆林的治沙造林只是我国生态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今天,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浑厚圆润的声线和饱含深情的讲述瞬间将观众带到了千里之外的榆林。来自榆林传媒中心的记者郝冲正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讲述着榆林沙区群众的治沙壮举。

10月30日,2018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好记者讲好故事》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来自榆林传媒中心的记者郝冲与其他9名记者正在讲述着他们采写的好故事。

在全国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中,郝冲从万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陕西省一等奖的佳绩闯入全国十强,荣获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称号。

两年前,郝冲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作为一个南方人,看惯了青山绿水,来到榆林后,郝冲惊讶地发现印象中风沙肆虐的高原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塞上明珠。带着疑惑,郝冲围绕治沙主题开始了采访。

采访牛玉琴,郝冲心里的疑惑得到了初步的解答。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刚一出台,牛玉琴就和丈夫张家旺承包了万亩荒沙开始植树造林。经过四年努力,造林初见成效,可丈夫却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她。从痛苦中站起来的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在沙海边缘植树800多万棵,造林11万亩,将丈夫生前画下的造林图扩大了近7倍。

以牛玉琴为代表的榆林老一辈治沙人执着坚守的治沙精神也在激励着新一代的治沙人。全国劳模张应龙是郝冲找到的第二个答案。

张应龙不仅从一个林业外行成长为治沙专家,而且他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办起了林果加工厂,让黄沙蜕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沙。

在寻找答案的路上,郝冲收获的还有感动。

治沙英雄石光银唯一的儿子在拉树苗途中车祸遇难。在儿子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就出现在造林工地上。“儿子没有了,我还有孙子。我再干10年,孙子就长大了。一代接一代,咱们的治沙事业永远不会断。”石光银用毛乌素沙漠南缘一条百余公里的绿色屏障兑现了铿锵誓言。

牛玉琴、张应龙、石光银的故事,让郝冲明白,承包治沙的改革春风吹绿了茫茫沙漠,执着坚守的治沙精神再造了片片绿洲。40年来,榆林的治沙造林,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牢牢挡住了风沙南侵东进的脚步。

在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作为入职两年的媒体新人,郝冲是获奖选手中年龄最小、入职时间最短的一位。郝冲说:“我将更加坚定新闻理想,用脚力丈量每一寸厚重的榆林土地,用眼力去发现每一位勤劳的榆林人民,用脑力思考每一次前进的榆林步伐,用笔力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榆林故事。”

新闻推荐

女子晕倒不省人事 民警医生联手救助

本报通讯员尹晨强报道10月24日,驻医院警务室民警冯喜瑞接到报警称,榆林一院南门附近有一女子倒地抽搐,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对女...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