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创新型城市”建设探析

榆林日报 2018-11-06 09:18 大字

张熠

当前,榆林经济发展处于由资源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那么,榆林离“国家创新型城市”还有多远?笔者认为,鉴于经济总量较小、产业转型升级滞后、高新企业发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校人才集聚作用有限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榆林市新的科学定位和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全力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科技研发人才,扩大R&D经费支出规模。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发展。支持各类园区做大做强,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培育壮大园区产业规模,加快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使园区成为推动榆林市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现有开发区、园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吸引外资来榆投资兴业,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实施“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积极培育金融、科技、中介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强服务业整体竞争力。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发明专利申请扶持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技术市场流动性,不断扩大技术交易规模。加快推进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切实提高在孵企业数量。

实施“社会民生发展支撑工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效降低万元GDP综合能耗,不断增加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减少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城乡居民收入比。

实施“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完善工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强化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配套政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新格局。

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榆林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围绕榆林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为引进和培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和本地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榆林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和科技智力服务。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为榆林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输送各类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

新闻推荐

责任扛在肩上 工作落到实处 榆阳区安排部署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配合保障工作

本报通讯员赵星瑞报道11月3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陕西省开展“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在西安召开。11月5日,榆阳区安...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