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榆林风清气朗舆论环境

榆林日报 2018-10-12 09:09 大字

本报评论员

针对近年来危害甚大的假记者、新闻敲诈、造谣传谣等社会“毒瘤”,榆林从8月份开始,在榆林市范围开展舆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重拳出击、动真碰硬,榆林市公安部门已成功破获真假记者敲诈勒索案件142起,刑事拘留43人;市县网信公安部门还联动配合,对56家微博、微信公众号负责人进行约谈。舆论环境全面向好,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必须让正面宣传成为主流。人心需要成就和典型来凝聚、来鼓舞,这是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新闻宣传工作要与当前形势、中心大局、新风正气紧密结合,精准定位受众,善于打动人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正面宣传矩阵。各级各部门要提升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学会善待媒体,正确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技能,强化服务意识、配合意识,真正把本地区、本行业的工作成绩和先进典型挖掘好、宣传好、推广好。

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必须严打新闻敲诈等违法行为。试想一下,当假媒体、假记者像蚊蝇一样对企业不停叮咬、吸血,企业怎能实现正常运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又何从体现?为此,我们要按照“露头就打”“伸手必捉”的工作要求,对新闻采编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的管理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忌对负面采访“望而生畏”,积极配合正常监督报道,及时举报新闻敲诈、非法经营行为;要拓宽宣传举报渠道,增强社会各界对真假记者的辨别能力和举报意识,让假记者在榆林无利可图、无处藏身。

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必须强化网络文明建设管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网络空间汇集网民数以亿计,谣言传播力常以几何倍数放大,社会危害难以估量。因此,有偿删帖、牟利炒作方成为假记者及部分自媒体人的“创收利器”。对此,网信、公安部门要划定安全防范的红线,在坚决清理违法不良信息的同时,严查自媒体违规采编时政类新闻、造谣传谣及“标题党”等行为,并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对假新闻和谣言的鉴别能力,让每一名榆林人都能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榆林市营造风清气朗的舆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爱车开到5万-6万公里 应及时更换这4样配件

俗话说,汽车“三分开、七分养”。车的使用寿命与用车习惯和保养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的车已经开到了该保养的公里数了,就应该...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