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美 生活更好 榆林市高质量推进园林城市建设

榆林日报 2018-07-24 08:42 大字

本报记者张三林 见习记者王红霞

编者按

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这些事项都事关榆林发展大局和国计民生,这是继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后,榆林市又一战略举措。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实践证明,这些事项符合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20周年,筑梦新时代,榆林再出发。全市上下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推进27项重大事项,以重大事项推进引领榆林高质量发展。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来自全市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的报告”专栏,刊登一批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

“以前这里特别的脏乱差,现在建成了城市景观公园,随时都能来逛。”在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北段散步的市民张龙龙欣喜地说,绿茵环绕、鲜花簇拥、小桥流水的公园,已经成为其小区的后花园。

这是榆林市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城市景观环境,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榆林市以打造“大水、大绿、大景观、大生态、大文化”的城市园林格局为总目标,通过持续打造城市公园体系、深入开展城市河流治理、加快棚户区和古城改造等精品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城市活力,让榆林城市生活更美好。

公园体系建设

家门口尽享“绿色福利”

东沙生态公园、大墩梁森林公园、沙地公园……在榆林市城市创建向“国字号”挺进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乘势而上,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不同要求,布局多层次、立体化公园体系,全力打造城市公园群。一个个新建和改造的生态公园、文化广场、街头绿地如同一串珍珠,串起了市民的绿色美好生活。

到2017年底,榆林市建成了榆溪河生态长廊一期等8大公园、世纪广场等8个广场、月亮湾绿地等27处街头绿地。

此外,在179个有庭院的单位中,实施了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1%,绿地率达到33.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04平方米。

“建设城市公园体系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市住建局副局长宋巍说,今年榆林市又启动建设20个公园,其中实施6个综合性公园、4个专类公园、10个社区公园,初步形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互为补充、合理配置的格局。

正在建设中的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北段是榆林市今年谋划实施的6个综合性公园之一,公园南接迎宾路,北止红石峡旅游景区吊桥处,占地45万平方米。在公园广场上,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市住建局绿化科科员高利春正忙着督促工人实施收尾工程,他感慨道:“自3月份开工以来,施工人员经常两班倒施工,目前已完工90%,预计年底就可以全面向市民开放。”

其他5个综合性公园也正在加紧建设。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南段绿化种植土方已开工;榆溪河生态长廊北段西岸正在征收土地和办理前期手续;大墩梁森林公园园路两侧空地绿化完成工程量的95%,正在编制设计景观节点方案;滨水西岸公园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三岔湾生态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已确定,可研已批复,正在报批环评、土地预审、施工图设计,推进土地征收。专类公园方面,沙生植物园、林科所松柏园已完成可研,正在报批初设和概算;城市运动公园、南郊生态园正在报批可研和初设。航宇路社区公园等10处社区公园都已建成并向市民全面开放。

生态水系治理

打造“一环清水绕城流”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气。榆溪河被称为榆林城的母亲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多少年来,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流淌出城市发展的美好印记。为了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充分发挥河流资源优势,2013年,历时1年多时间的建设,以“人、河、城”为景观规划理念,规划总占地面积为96.68万平方米的榆溪河生态长廊落成投用,成为了榆林城内一张新的靓丽“名片”。

榆溪河的华丽蜕变,是榆林市加强生态水系治理的生动注解。然而,城市河流治理远不止于此,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榆林城区生活污水直排城区河道,造成河道严重污染的问题,榆林市深刻认识到,治理城市河流污染仅仅依靠小修小补不能治本,必须久久为功,铲除顽疾。

“位于朝阳桥下的17号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0方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能达到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榆溪河污水直排口分散治理工程项目部运行主管李晓说,根据地理条件限制,在榆溪河流域分散建了5个小型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100立方米,实现污水就地回收和处理。

行动,带来改变。去年以来,榆林市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按照“一河一策、一口一策、因地制宜”的方针,采取管网截流、泵站提升、源头或末端治理等方式,对榆溪河、榆阳河、芹河、沙河4条河流52个污水直排口进行全面治理,目前实现了全收集、全治理目标,一条条臭水沟如今正在变成清水河。

治理好城市水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既是开展园林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为此,榆林市提出“整体、综合、系统、生态”治水理念,力争今年开工实施4条河流生态水系治理。其中,榆溪河南延伸段治理范围设计定位为打造具有乡土人情的生态滨水公园,全段以生态绿化为主,融入乡土文化,打造郊野休闲带状公园;榆阳河治理范围设计定位为延承地域传统文化基因的溯古体验之河,同时建设两岸休闲绿地和凌霄塔节点景观广场,全段将上游河道生态修复与下游城市功能修补相结合,有效展示榆林古城历史格局与形象风貌;芹河治理范围设计定位为再现塞上江南水语神韵的自然生态之河,全段以生态调节保护为首要目的,同时展示大漠文化;沙河治理范围设计定位以“水”为中心,打造集水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及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景公园。

“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城区‘四河\’生态保护综合整治工程。”市住建局副局长温建斌说。

老城区改造

重塑驼城美丽形象

如何才能让老城区特别是棚户区和古城重新焕发活力,迎来再一次“涅槃重生”,成为近年来榆林市上下普遍关注和思考的民生问题。

榆林中心城区有集中成片的城市棚户区103个、非集中成片的城市棚户区32个,由于历史欠账多,改造任务异常繁重。在棚改中,榆林市积极落实货币化政策,最大可能性让利于民。2015年至2017年,中心城区计划实施9个棚改项目,目前已实施滨水西岸、崇文雅苑、驼城家园等6个棚改项目。今年计划实施文化北路两侧、翠华路两个项目,改造户数3088户,目前文化北路两侧前期手续完成,翠华路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肤施南路项目的原住户是榆林市棚改过程中较早的受益者。原来住在开光路电家巷平房的任利起如今已经搬进了漂亮的新房。“原来住的房子有20多年了,一到下雨天,房顶渗水,巷子里的水也排不出去,环境特别差。”谈及现在的生活,任利起很是满意,他用旧房子补偿款买了一套三居室单元房,附近有超市和公园,感觉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榆林古城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角每一落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如何挖掘古城潜力、激活古城活力,是一个亟待直面的课题。市委书记戴征社非常重视榆林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多次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加快建设速度。

“我们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重现古城风貌。”据榆林古城保护建设管理(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朱冬娥介绍,榆林古城保护与开发已经全面拉开序幕,目前设计单位正在优化完善《榆林古城历史街区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纲要)》和《榆林卫城城墙保护展示工程设计》,将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同时,古城中棚改项目也已启动,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新闻推荐

张凯盈在全市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电视电话动员会上强调抓好关键 加快步伐

本报记者张三林报道7月19日,全市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电视电话动员会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凯盈出席会议并讲话,...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