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加快推进“文化强区”战略目标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本报记者 闫景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榆阳区加快推进“文化强区”战略目标,以“文化+”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力度,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建设日益完善,产业环境持续优化,文化“软实力”正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支撑”。
勾画蓝图为发展“保驾护航”
榆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风光迤逦奇特,文物遗址星罗棋布。而如何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榆阳区委、区政府思考的课题。
为此,榆阳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研究机构编制完成了《榆阳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年)》,作为今后几年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从基础分析、战略定位、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保障运营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榆阳区文化旅游背景、资源和市场,并对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印发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
好风凭借力,目前榆阳区文化产业发展正乘势而上。据统计,2017年,榆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实现3660.4万元,较2016年增长18%,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家,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1家,占全市总量的28%。
全域旅游发展“后劲十足”
盛夏时节,每逢周末,在距离城区50公里处的榆阳区乐沙戏水红石桥景区内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游客们纷纷选择在这里消暑纳凉,他们或玩沙戏水、垂钓烧烤,或漫步小桥、穿行栈道,或是观赏独特的丹霞地貌和大漠风光,体验一番别具风味的乡村旅游。
乐沙戏水红石桥景区只是榆阳区以文化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阳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突破口,启动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近1.2亿元,通过规划引领,邓宝珊将军故居“桃林山庄”、陕北民歌博物馆等一大批规模大、品位高、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拔地而起。目前,榆阳区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6个,并成功创建了赵家峁、王连圪堵村(乐沙戏水)、黄崖窑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数量最多的县区。
在项目的辐射带动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下,榆阳区文化市场活力凸显。其中,瓷器、根雕、剪纸、金银器等传统工艺文创产品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在国内外市场进行展出销售。积极邀请国内各大旅行社来榆考察,加强合作,目前榆阳区内有旅行社32家,全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去年,榆阳区累计接待游客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旅游总收入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
新型文化业态“百花齐放”
近年来,榆阳区结合实际,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注重用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大美榆阳”品牌效应。
在“大美榆阳”品牌驱动下,榆阳区先后精心打造了榆阳小剧场、榆阳书场等地方特色演艺平台,开放了古城瓮城,供游人游览观光。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原型,拍摄了讴歌治沙精神的公益电影《大漠巾帼情》,《余子俊》《三请樊梨花》等精编地方剧目荣获全国大奖。去年,“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共安排了34项贯穿全年的活动,实现了“乡乡有活动、村村有看点”。
如今,“春赏花、夏摘果、秋观叶、冬踏雪”的旅游模式已成为榆阳区吸引周边省市游客的一张“招牌名片”。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跨高速路上架起的“便民桥”5年未竣工 榆林市榆阳区交通运输局对《阳光报》记者称:保证不“烂尾”!
记者张磊文/图2018年7月9日,有群众反映:榆林市榆阳区210国道榆林城区国境线附近殡仪服务中心道路工程榆商高速榆绥段K167-3...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